专题库

健全企事业单位碳账户机制

2022年03月08日 09:45:41 中国城市报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碳账户机制是界定碳排放权责和表现的数据化治理工具,应成为推动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双碳’目标落地的重要抓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的提案都与“双碳”有关,尤其关注绿电消费。

武钢的核心观点是,建议参照当前试点地区经验,在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并推动全国各企事业单位开展碳账户体系建设,形成碳排放核算体系。

当前,我国碳市场体系包括试点省市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两部分。其中试点省市碳市场自2011年以来,先后在北京、上海等8省市启动,覆盖电力、钢铁等20多个行业约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启动至今,纳入发电企业2162家。

“两部分合计覆盖企业数量仅5000余家,与全国37万户的规模以上企业、111万家事业单位的总规模相比,纳入比例尚不足1%。”武钢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

科学统计碳排放数据是驱动企业落实碳减排责任,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前提。武钢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先进企事业单位主动参与低碳园区和楼宇建设,但存在认证体系不统一、评价标准参差不齐等问题。

“根本原因是当前尚无统一的碳账户基础设施及管理审核机制,导致未纳入重点排放范围的企事业单位的碳排放监测、核算、报告、核查以及披露不系统、不健全。”他说,目前绿色电力消费减排贡献并未体现在碳排放核算中,削弱了企业使用绿色电力的积极性,导致企业减排路径受限。通过碳账户对绿色电力碳减排贡献的认定,能够有效解决企业消费绿色电力碳减排转化问题,盘活经济发展中的碳指标,加快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武钢具体建议称,第一,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碳账户机制。由生态环境部牵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参照现有全国和试点省份碳市场、碳排放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出台全国性企事业单位碳账户管理办法,完善乡、县、市、省多级碳管理体系,力争2024年实现碳账户体系的全国覆盖。

第二,在碳账户机制中认可绿色电力消费的减排贡献。在碳账户建立标准和规则设计过程中,纳入绿色电力扣减碳排放量政策细则,衔接绿色电力消费和“双碳”达标两大政策体系,实现绿色电力消费量和降碳贡献计算统一科学管理。

第三,将碳账户作为“双碳”政策执行的基础。“1+N”“双碳”政策体系已提出各项减排措施,各企事业单位是重要承载主体;将碳账户作为考核主体和评估政策效果的基础,根据碳账户减排数据进行政策奖惩和政策调整;推动碳账户标准与企业能源及碳减排系统衔接,增加碳减排可度量性和可操作性。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3月07日  第09 版)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越玥

碳账户碳排放武钢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