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江苏省张家港市:打造经济发达县域养老模式新样本

2022年04月25日 15:41:15 中国城市报中国城市报记者 方紫薇

江苏省张家港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志愿者陪伴老人散步。

张家港市民政局供图

虚拟养老院、社区助餐、时间银行、认知症专区……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精准便捷的养老服务织成网络,“银发族”们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我国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而县域作为连接城乡两端的枢纽,老龄化速度快、经济薄弱,正成为养老服务的洼地。

如何探索切实可行的县域养老模式?有权威专家认为,经济发达县域应当勇当先行者。位列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三名的县级市张家港市,正在加快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温度的江南颐养之城。

智能化服务平台

建设没有围栏的虚拟养老院

县域为何是养老产业的“洼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原秘书长唐钧认为,当前,县域养老服务的发展依然滞后,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城镇发展养老服务的成功经验又很难照搬到农村,存在“水土不服”。

实际上,当前的养老服务存在“重城市,轻乡村”的显著特点。随着农村空心化程度加深,青壮年鸿雁离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老人“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情况普遍存在。

“在县城投入注重资产开养老机构风险较大,轻资产的运营模式比较可行。”一位行业分析师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居家养老才是县域主流。

中国城市报记者调查梳理时发现,县域老人长期生存在镇村之中,心理上排斥“有围栏的养老院”,大多也较难接受高价的机构托养。与此同时,部分县域盲目引进大型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高,导致资源浪费;也有县域内部养老资源配置不平衡,有些机构无人问津,有些却“一床难求”。

县域养老推不动,还是“好钢没有用到刀刃上”。微利型的养老行业起步时期很依赖政府扶持,但政府倾注大笔补贴,却难打造可行模式,未能盘活市场,让养老基础设施长期空转;更有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不足,无力大量补贴,只能铆力打造一两个“样板间”,让养老流于口号与形式。

既然建造有围栏的养老院行不通,那么建没有围栏的养老院可行吗?

“虚拟养老院”正是一座没有围栏的养老院。2013年,张家港市充分利用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建立统一的区域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名为“亲情养老院”。

今年85岁的张慧芳是张家港南丰镇的一位空巢老人,也是张家港市“亲情养老院”的忠实粉丝。

“遇事打电话,政府帮解决!”听到永联惠民的护理员亲切的问候声,张慧芳顿时喜笑颜开,“儿女不在身边,我以前过得很孤独。后来,护理员不仅帮我打扫卫生、洗衣做饭,还鼓励我参加社区活动。每逢节假日,护理员还和社工一起上门给我过节,一声声‘张奶奶’,我听着甜到心里去了!”

据介绍,“亲情养老院”的服务范围广、种类多,又是由政府买单,只要老人打电话或在网上操作,就能从容挑选专业化的养老机构人员上门服务,通过接派单的模式,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错配。目前,“亲情养老院”在院总人数10.87万人,参与上门服务的养老企业及社会组织108家,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4大类共90项服务,总服务人次突破1000万。

“亲情养老院”也能救人于水火。“2016年起,民政局就为全市失智失能的空巢老人配发智能腕表、无线呼叫器等智能设备,通过‘亲情养老院’平台,实现GPS定位、紧急呼叫、跌倒报警等功能。”张家港市民政局局长范一明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目前已有多起成功救助案例,它也被老百姓称为“救命表”。

孵化本土品牌

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作用

千城千面,县域养老不能盲目照搬一线城市的经验。

有业内人士指出,发展养老行业并不能长期依靠补贴,一是因为经济薄弱县域补贴难以为继,二是只有政府“剃头挑子一头热”,缺少成体系的养老模式,只会让涌入的企业良莠不齐,“捞一票”就离场,难以形成健康的市场。

身处县域经济发展高地,张家港市并未完全依赖政府购买服务,而是选择推动社区养老社会化运营,提高本土品牌的竞争力。

华夏乐龄服务中心就是张家港市孵化出的本土品牌,理事长陈叶华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在县域,企业经常面临老年产品和服务市场供需不匹配、缺少产业标准和市场规范、养老专业人才找不到、留不住等问题。想要打开局面,必须打造本土养老产业集群及知名品牌,让本土养老机构做大做强。”

扶持本土化品牌,政企的力要往一处使。华夏乐龄服务中心推进的张家港市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银发餐桌”项目就取得良好成效。“不仅制定了养老服务助餐品牌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创建了3个标准化助餐点位,还打造了两个养老送餐品牌‘德帮送餐’、‘联兴志愿送餐队’,广受好评!”陈叶华十分高兴地说。

据统计,华夏乐龄服务中心的总服务人数年均达到8.3万人,服务人次达47.6万,年均居家护理约9.7万人次、医疗类护理约3000人次以上。“近些年,许多外地养老企业与组织扎根张家港,发挥“鲶鱼效应”,促进了本土与外部企业的良性竞争。”范一明说。

此外,张家港市宽松的政策与营商环境,也为市场化扫除障碍。

2021年,江苏省民政厅发布的《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提出,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投身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发挥市场配置非基本养老服务资源的决定性作用。2022年3月,张家港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放宽经营范围,优化市场环境,减轻养老服务税费负担。

“养老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措施、设施建设、人才队伍都需要发展过程,不能只以‘养老+’为噱头,在市场化上贪急求快,盲目‘下猛药’;而是要因地制宜,精细治理,推动养老行业本土化、特色化、产业化。”范一明认为,张家港模式对于经济不发达县域也有可借鉴之处,主要是在补贴标准、覆盖面、服务项目上量力而行,鼓励市场发掘更具活力的“造血”途径。

鼓励制度创新

形成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在张家港市南丰镇永合社区,83岁的空巢老人董老伯正接受“时间银行”养老服务,62岁的志愿者范阿姨第27次替他洗头剪发。

咔嚓作响的剪刀声,逐渐勾起范阿姨初见时的回忆。“自从董老伯的老伴去世后,他就整日胡子拉碴,不爱见外人,是志愿服务把他拉出了封闭的‘壳’。”

董老伯现在喜欢出门溜达,尤爱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活动。他高兴地表示:“社区变得不一样了,跳跳健康操,听听养生课,我感觉很好。”

“时间银行”是个舶来概念,指的是年轻时志愿从事养老服务存储时间,年老时提取时间兑换服务,目前已纳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张家港市自2020年进行“时间银行”试点,确立11个镇、区、街道工作站、252家村、社区服务点,2252名服务对象,1104名低龄老年志愿者和76个志愿服务团队,完成志愿服务数量3.66万个,累计发放时间币22.80万个。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认为,“时间银行”是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可调动更多社区人力资源参与为老服务,缓解社区老年人非专业化养老服务需求。

如何把“试点”织成“网络”?全国政协委员刘红宇建议,总结各地“时间银行”试点经验,在“时间银行”的运营、管理、服务时间计量及换算、评价监督等多个方面编制统一的国家标准,并建设“时间银行”大数据平台,为全国通存通兑提供基础,方便“候鸟式养老”和异地兑付。

以“时间银行”为代表的社区养老服务在县域蓬勃发展,说明县域养老服务不宜“迁徙”,应当嵌入乡镇社区中。专家认为,这可以降低老年人在熟人社区交往的成本,为老年人互助养老提供社会基础,有效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文娱活动、情感交流等需求。

张家港市是如何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的?据介绍,对于中低端养老需求,张家港市对8个区镇的农村敬老院开展新建与改造工程,实现公建民营,湖南普亲、上海夕悦等知名运营商相继加入;为打造中高端养老机构集群,澳洋优居壹佰如意、吉祥家园、澳洋护理院等重大项目自2015年起陆续投运,新增养老机构床位近3000张;为满足失智失能老年人刚性养老需求,在专科医院试点认知障碍症照护专区;今年还将加强与苏州康养集团等头部企业合作,建设健康养生公寓及CCRC养老社区,满足康养旅居需求。

“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发展普惠式、可持续式的养老服务模式,让民政民生的养老答卷更有厚度。”范一明表示,张家港市正在不断优化机构养老供给,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10分钟养老服务圈”。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4月04日  第20 版)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越玥

江苏张家港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民生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