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与儿童的沟通,是一门必修课、常修课。笔者经常利用一日活动时间与学生们相处,通过谈心、互诉等方式,当好学生的“知心教师”,开展情感互诉,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共建美好育人磁场,有效提升育人质量。
营造信任氛围 打开情感之门
建立信任关系是关键。要成为学生的知心老师,首先需营造一个充满信任的环境。在一日活动中需要与学生们谈心交流时,先打造一个温馨、舒适且安全的空间,比如在教室的角落设置一个“谈心小屋”。这个小屋可以用柔软的垫子、可爱的抱枕和温馨的小帐篷来布置。当学生想要和老师情感互诉时,能够在这里感受到放松和被保护的氛围,就像在家里的小秘密基地一样。在交谈时教师要以温和、亲切的态度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和尊重的。
教师要遵守对学生的承诺,比如答应学生为他们保守秘密,就一定要做到,这样学生才会放心地向老师倾诉自己的小秘密和内心感受。
比如,笔者和学生在做游戏时注意到,一个平时活跃学生最近情绪显得低落,不愿意和老师说话,于是邀请该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耐心倾听学生心声。通过交谈,笔者了解到学生家庭近期发生了变故,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增大,并答应为其保守秘密,鼓励学生振作起来,逐渐打开了学生的情感之门。
主动倾听心声 深入学生内心世界
倾听是情感互诉的核心。笔者经常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随时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让他们能够毫无顾忌地倾诉内心的喜怒哀乐。比如,当看到学生在游戏中突然变得沉默,或者在集体活动中情绪低落时,会轻轻地走到学生身边,蹲下来和学生的视线保持平行,然后轻声问:“宝贝,你好像不太开心,愿意和老师说说原因吗?”学生回答道:“刚才下课时,不小心把玩具弄坏了,我怕回家了妈妈会批评。”笔者会告诉学生:“没事的,向妈妈说明原因就是一个诚实的好学生,妈妈一定会再给你买一个的。”学生听完我的开导,高兴地去玩了。如果一个平时很活泼的学生突然变得安静或者一个内向的学生出现异常的退缩行为,都可能是他们内心有情绪、需要表达的信号。笔者在活动的间隙或者自由活动时间,会找机会和学生交流;有时候学生主动倾诉,会马上停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地倾听。注重倾听,可以让自信的种子早日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时间长了,学生的语言习惯就形成了,愿意主动同别人交流。
掌握有效的倾听与回应技巧
积极倾听学生的诉说。老师在学生倾诉时要全身心投入,给予充分的关注。通过眼神交流、点头、适当的肢体接触(如轻拍肩膀)等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认真聆听。同时,不轻易打断学生的诉说,即使有不同意见或疑问,也要等学生表达完整后再提出。
共情回应加深信任。在学生表达完情感后,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他们的处境,并给予恰当的回应。通过共情,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进而建立更深厚的信任关系。
语气温和增强亲和力。交谈时语气要温和,避免使用质问的语气,让学生感觉自己是在被审问。例如,用“你可以和老师讲讲吗?”这样的语气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要注意表达技巧,和幼儿园的学生交流,要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子,我经常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同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容易听懂,也便于交流。
分享自身经历 拉近心灵距离
适当分享自己的经历,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也是有血有肉、有着相似成长历程的人,从而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例如,在开展搭积木的区角游戏时,部分学生因为搭积木总是搭不好而沮丧,笔者说:“老师小时候也和你一样,搭积木总是倒,但是后来我发现了慢慢来、反复练的小窍门,我们来一起试试吧。”这样既能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又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一次课堂分享时间里,笔者告诉学生:“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当你们的老师我还只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我也和你们一样,常常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跳绳,还有玩沙子。”学生们的眼睛亮了起来,他们好奇地看着笔者。笔者经常鼓励学生们:“无论做什么事,最重要的是尽力而为,享受过程中的乐趣。如果你们在游戏或生活中遇到问题,记得来找我或者你们的爸爸妈妈,我们会一起帮助你们解决。”
通过长期坚持走近学生心灵,和学生开展日常情感互诉,学生们有了心事愿意与老师诉说,老师成为学生的“知心老师”,师生之间的感情深厚了,也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语言表达以及与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发展,助力他们茁壮成长并走向多彩的未来。(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滨江新区幼儿园)
《中国城市报》(2025年01月13日第20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