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有群众反映用人单位拖欠职工工资和“五险一金”缴费,影响其医保权益保障的情况,国家医保局1月7日公开发布通知,进一步加强劳动者医保权益维护工作,明确各地要落实持居住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放开非本地户籍的灵活就业人员在常住地、就业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
基本医保将放开在常住地、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的举措,不仅是对劳动者医保权益的有力维护,更体现了我国正持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放开参保户籍限制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一步。过去,一些非本地户籍的劳动者,尤其是灵活就业人员,因户籍限制无法在常住地或就业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此带来一定生活风险和不确定性,无疑会影响他们的获得感。如今,随着户籍限制的放开,这些劳动者能够平等享受必要的医疗保障,既是对他们劳动贡献的肯定,也是社会公平的具体体现。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放开参保户籍限制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市场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然而,户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分割和不均衡的现象。如今,随着参保户籍限制的取消,劳动者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就业地和居住地,将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统一和高效运转。同时,这也将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角度来看,放开参保户籍限制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基本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覆盖面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整体效能。通过放开参保户籍限制,不仅能够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还能够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这对于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放开参保户籍限制还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户籍限制,一些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市中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如今,随着参保户籍限制的放开,这些农村转移人口将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障和其他公共服务。这将有助于促进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当然,放开参保户籍限制只是完善医保制度的第一步,未来还需要在医保待遇的均等化、医保服务的便捷化等方面持续努力。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推动医保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便利化;同时,加强医保监管,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有效使用。期待各地能积极落实这项惠民政策,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高效的医疗保障。
《中国城市报》(2025年01月13日第02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