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充分挖掘本地历史文化中蕴藏的团结协作、民主议事等精神,通过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理念相结合,不断丰富“聚议听”(聚民智、议民事、听民声)的丰富内涵,增强居民对治理模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多元协作的治理格局,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整合资源
“聚民智”办好群众的事
梁山县坚持党建统领,汇聚各方智慧,在群众“家门口”打造“聚议听”化解平台。
资源聚集,21个社区党委延伸“聚议听”阵地建设,将“聚议听”融入社区党员活动室、红帆驿站、物业办公室、“和为贵”调解室,打造“聚议听”平台,明确社区书记为负责人,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力量聚合,组织“双报到”县直机关党组织、社区五老、物业组织、志愿者、网格员等多方力量,多渠道收集发现问题,利用“聚议听”平台集中研判、链接资源、办理诉求。各社区成立“民生类、妇女儿童类、治安类”等协商议事队伍和“银龄”“美丽家园”“知心”等志愿服务队伍,集众人之智、汇众人之力、办众人之事。
收集诉求
“听民声”解好群众之忧
为进一步提高邻里纠纷的防范能力,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当地,梁山县创新实行“三听”机制,强化群众诉求收集办理。
定期听,每月5日、15日、25日,组织社区书记到“聚议听”内,听取群众问题,收集意见建议,推动诉求解决;随时听,打造全天候全方位倾听民意;上门听,强化网格优势,以网格员为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社区以网格为基础单元细化走访责任,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走访入户收集民意,把辖区居民反映最突出、最急切的问题列入“聚议听”清单,统筹规划、协同解决。
多元协作
“议民事”推动问题解决
梁山县将“聚议听”议事机制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相结合,形成矛盾纠纷闭环处置工作法。
部门协调联动,组织社区党委牵头召开“聚议听”议事会议,根据每期诉求事项,邀请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涉事单位、群众代表等多方人员参与,详细探讨处理方法,交流事项进展。
“三单”协同发力,由社区网格员针对上级推送、线上线下收集的问题事项,归类列出“问题清单”,在社区、部门及现有力量中找出解决问题的“资源清单”,最终在议事会议上定下“决议清单”,问题解决环环递进,避免了“只决不议”的情况发生。
多方协商共建,社区以“解决群众诉求”为统一目标,建立共建协商机制,面对群众反映诉求,社区负责协调各方资源参与议事,让问题解决和各方资源有效衔接,逐步形成“社区+居民+N”的多方议事方式。
同时,不断完善、丰富居民议事团队,由社区党委牵头,共建单位党员参与,成立民生类、妇女儿童类、治安类等多领域多支协商议事队伍,确保将辖区共建单位资源优势与“聚议听”有机融合,切实发挥解决问题资源主动性。
党建引领
“聚议听”提高民生福祉
提高基层治理效能,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持续紧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根弦,积极发挥基层带头人作用,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打造有能力的干部队伍,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整体过硬。
提高基层治理效能,要持续推进“他治”向“自治”转变。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多元的民意收集渠道,线上利用社区微信群等平台,线下通过社区工作者接待、网格员走访等方式,主动倾听居民声音,全面了解居民需求。只有精准把握社区需求,才能为社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切实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
提高基层治理效能,要把提升群众福祉作为出发点。实践表明,将党建工作融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上来,因此,要持续探索建立“综治+”基层治理机制,例如,及时总结推广“聚议听”工作法中部门联动、“三单”协同及多方协商共建的工作方法,能够加快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区服务联建、行政执法联合、社会治安联控、基层平安联创”体制建设。
《中国城市报》(2025年01月20日第32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