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基层治理,关键是把居民群众联结起来、组织起来。2024年以来,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创新居民自治载体,以网格为单位做实居民自治,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网格有约”活动,由网格党组织书记召集,业委会代表、物业代表、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等共同参与,谈家常、聊治理、说发展,推动“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聚力打造城市社区“守望相助·幸福家园”。
深化“网格有约”议事机制
推动“民生”跟紧“民声”
围绕议什么、怎么议,邹城市从制度机制着手,将议事范围、议事规则、议事流程等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为推动居民自治常态化、长效化夯实基础。
规范议事制度。市级层面出台《社区协商工作基本规范》《社区协商工作指导规程》《社区协商事项指导目录》,明确协商范围、规范协商程序,推动居民协商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让协商议事有据可依。
健全议事机制。健全“议题收集—党组织把关—网格议事”机制,每次开展“网格有约”活动前,网格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通过入户走访,与居民拉家常,收集居民的愿望诉求,将问题分为环境卫生、物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6类,形成协商议事清单。由网格党组织召开会议研究,确定1—2个议事主题开展议事,一般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根据居民需求也可随时召开。
突出群众参与。按照“网格点题、群众议题”模式,社区居民围绕议题谈家常、说发展、聊治理。网格党组织书记召集业委会代表、物业代表、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等群体共同参与,邀请社区“两委”成员、镇街领导干部、市直有关单位人员参加,倾听群众心声,明确下一步重点工作方向。截至目前已开展“网格有约”活动976场,参与群众2.2万余人次。
聚焦协商议事结果转化
推动“成果”变为“成效”
议事协商效果好不好,成果落实是关键。邹城市坚持结果导向,紧盯协商议事成果落实,着力推动从“协商了什么”向“解决了什么”转变,巩固提升协商成果转化质效。
建立“实事清单”。通过“网格有约”协商议事的结果由网格党组织梳理汇总形成“实事清单”,纳入网格重点工作台账,明确承办单位、完成时限、工作目标,及时张贴公示,确保任务不落空、工作不断档。截至目前,已将1870件议事成果纳入“实事清单”,全部推动办结。
打造自治队伍。每个网格由网格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牵头成立网格自治服务队,广泛吸纳居民群众参与,让社区居民全过程融入工作推进、问题解决,实现群众的事群众自己办、在网格内就能办,目前已组建737支服务队伍,吸纳3000余名群众参与。针对网格无法解决的问题,由网格党组织上报社区党委,社区党委统筹辖区力量协助网格推进解决。
开展跟踪督办。社区层面建立协商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加强对协商成果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跟踪问效。市级层面强化统筹,通过“四不两直”等方式对协商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回访,对成果转化运用中遇到的新问题、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跟进解决。
扩大居民自治朋友圈
推动“自治”走向“共治”
实践证明,社区治理单靠社区党组织、居民群众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形成治理合力。邹城市深化拓展“网格有约”协商议事平台,将驻区单位、专业社会组织纳入协商议事范围,丰富“网格有约”平台内涵,推动服务质量提升。
推动多方参与。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统筹物业服务企业、共驻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明确网格与驻区单位“一对一”“一对多”常态化联系机制,按照“服务换服务”等模式,协助网格服务队伍推进实事办理。
引进专业社会组织。按照“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工作思路,各个网格确定结对的社会组织,结合“实事清单”定期组织开展服务活动。文博苑社区设置41个网格,针对群众反映文体活动偏少等问题,引进乐智亲子俱乐部、山东省老干部书画协会邹城分会等17家社会组织,组织开展专题活动60余场次,累计带动1600余人次参与。
打通网上参与通道。依托“邹全办”智慧社区数字化平台,在48个智慧社区小程序内开设“民主议事”板块,社区居民、周边商户、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可以“一键参与”,不断扩大参与协商议事群体,实现“一条线”到“一股绳”的转变。
《中国城市报》(2025年01月20日第26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