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化”建设后,银川市市场监管局兴庆区分局玉皇阁北街市场监管所焕然一新。图为玉皇阁北街市场监管所外景。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市场监管局沙坡头区分局迎水桥市场监管所食品快速检测室内,工作人员正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
市场监督管理所是市场监督管理系统最基层组织、最基本力量,加强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下简称“两化”建设)是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基础,也是关键。
2022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市场监督管理所建设规范(暂行)》,对“两化”建设进行全面部署。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面提升市场监管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两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共有146个市场监管所,完成“两化”建设星级评定的有126个,完成进度为86.3%。其中全国五星所3个、自治区级四星所34个、市级三星所89个。
亮眼数据的背后,宁夏回族自治区基层市场监管有哪些新变化?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进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等多地,以点及面,深入了解“两化”建设开展情况。
提档升级 形象靓起来
走进位于银川市市场监管局兴庆区分局玉皇阁北街市场监管所,门头标识、政务公开栏、办公场所指示牌等一应俱全,并使用统一的色彩、字体、材质进行装修装饰,令人耳目一新。
玉皇阁北街市场监管所所长甘晓春回忆,2021年她刚来所里时,门头标识还没有统一,只是在原工商所标识基础上加了“市场监管”字样,老百姓仍习惯性地称市场监管所为“工商所”。
“过去群众办事经常找不到地方,看到市场监管所也不了解具体职责。”银川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伟说,“两化”建设后群众最直观的感受是门头标识更好认了,更清楚哪些事情可以找市场监管所解决,办事也更方便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两化”建设让市场监管所过去陈旧的设施设备焕然一新。在玉皇阁北街市场监管所两层办公楼里,综合服务大厅、执法装备库、食品快速检测室、档案室等业务用房应有尽有,功能完备。
中国城市报记者在食品快速检测室看到,室内操作台上有序摆放着各类检测仪器。“检测室日常能开展30多种食品安全检测项目,如农药残留、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等,基本覆盖常见食材。像枸杞二氧化硫含量检测20分钟左右就能出结果。”甘晓春说。
蝶变,不仅仅发生在银川市。
在中卫市市场监管局沙坡头区分局文昌市场监管所门前,井然有序地停放着一排电动自行车,这些执法车辆统一车型、统一外观、统一配印“市场监管”规范标识。
“以前工作人员外出办公没车很不方便。大家各自购买的车辆,样式五花八门,看着也不专业。统一配置车辆后,群众有需求我们响应更迅速、处置更及时。”文昌市场监管所所长梁国宝说。
基层市场监管所的变化,离不开自治区级层面的顶层设计。
“两化”建设启动后,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成立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印发工作方案,确定“试点先行、分步建设、全面规范”工作思路,规划时间表路线图。
两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共争取自治区财政资金1300万元,用于市场监管所基础设施改造、交通工具配置、执法装备配备、外观标识统一等。
数智赋能 监管精起来
石嘴山市惠农区市场监管局春晖市场监管所位于惠农区中心商业区,是惠农区辖区内最大的综合市场监管所。其监管经营主体多达10233户,仅食品经营主体就有2000多户。
“商超林立,人员有限,磨破嘴跑断腿也很难监管到位,那么该如何保障辖区食品安全?”当中国城市报记者抛出心中的疑问时,春晖市场监管所所长尘钒沅笑言有“法宝”。
尘钒沅口中的“法宝”是智慧食安监管平台。“平台能随时查看辖区学校、养老院、企业职工食堂和后厨监控的实时画面。”尘钒沅指着平台屏幕,一边演示一边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
尘钒沅随机点了几下鼠标,大屏幕里,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食堂后厨操作、配餐、留样、食品贮存、餐饮具洗消等环节,以及就餐区域一目了然。
据介绍,平台不仅能实现远程监控,还能通过AI分析和算法,实时自动识别不戴厨师帽、不戴口罩、后厨吸烟、垃圾桶未盖、鼠患等违规行为和环境卫生问题,并自动告警。
值得一提的是,在远程监控和AI智能抓拍基础上,石嘴山市市场监管局惠农区分局还积极探索“物联数智”监管模式,推动物品与设备智慧化管理。
“物联传感技术能实现对消毒设备、冷藏冷冻设备等进行物联感知,全时段、全过程监测关键设备温度、湿度、时间的精确数值,平均2分钟更新一次监测数据,监管效率实现大幅提升。”尘钒沅说。
发生在石嘴山市基层市场监管所的变化,是宁夏将智慧监管融入“两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自“两化”建设开展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基层市场监管所充分利用智慧监管平台,在特种设备、食品药品等关键领域,仅凭一台电脑、一个平板乃至一部手机,即可实现有效监管,显著提升了监管精细度覆盖率和效率。
惠民利企 服务优起来
基层市场监管所是市场监管触角的最前端,既要有统一规范的外在形象,更需要监管服务的品质内涵。
说到服务,中卫市市场监管局沙坡头区分局迎水桥市场监管所副所长张旭瑶,对帮助一位外地游客处理消费纠纷的事例记忆犹新。
去年夏天,外地游客在辖区一处瓜摊购买了西瓜,本打算回家后和家人分享。然而,游客到家后发现西瓜已经坏掉。生气之余,该游客向迎水桥市场监管所进行了消费投诉。
“决不能让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迎水桥市场监管所接到投诉后迅速展开核查,但由于摊贩位置不明找起来并不容易。经过一番寻找,工作人员最终找到了摊贩。
“摊贩承认有过这笔交易,经过沟通协商同意退款。从投诉到退款全程不到4小时,游客对此次处理结果非常满意,向我们表达了感谢。”张旭瑶说。
以上只是迎水桥市场监管所日常高效处理投诉调解的一个缩影。
2024年迎水桥市场监管所共接到各类消费投诉举报294件,办结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11万元,全力提升来中卫游客消费安全感和满意度。
基层市场监管所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着力点。以“两化”建设为契机,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不断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玉皇阁北街市场监管所牢固树立“寓监管于服务、寓服务为常态”的工作理念,当好助企“店小二”,切实为企办实事,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辖区企业宁夏新中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慧对此感受颇深:“公司刚成立时,我们听到市场监管所要来就很紧张,生怕哪个环节没做好被罚款。实际上执法人员来到现场后,更多的是提供服务和引导,帮助我们规避潜在风险。”
“起初公司在医疗器械管理上并不规范,有的产品贮存直接接触地面。执法人员注意到后指出风险隐患,并介绍正确的贮存方式。”李慧说,在市场监管所的引导下,公司合规经营水平持续提升,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去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坚持“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柔性执法规定,建立健全经营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特别是对新技术、新业态等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截至2024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办理“不予行政处罚”案件188件,“减轻、从轻行政处罚”案件673件。
《中国城市报》(2025年01月27日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