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高新区:特色产业向“新”起势 幸福生活诗意栖息

2025年03月03日 15:35:32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通讯员  杨占军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高新区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发展之路,正以崭新的面貌、奋进的姿态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高新区党建办供图

初春时节,行走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阿拉善高新区”),只见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承载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步伐,一家家充满现代气息的企业集聚发展,一处处山水相依的生态游园点燃了人们的诗意生活……如今的阿拉善高新区,实现了重点项目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生态改善的良性互动,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发展之路,正以崭新的面貌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工业经济攀高逐新

内蒙古灵圣蛋氨酸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蛋氨酸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进行管线铺设和内部设备安装。“我们的项目自去年3月建设以来,得到了阿拉善高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目前,项目已完成整体建设进度的80%,丙烯醛车间已具备试生产条件。”该公司办公室主任高贯文说。

工业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2024年,阿拉善高新区亿元以上施工项目49个,投资额同比增长28.2%,占全部投资额比重97.3%,较上年同期上升5.2个百分点,为高新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为做好“高”“新”两篇文章,阿拉善高新区在提升创新主体质量方面持续下功夫。2024年,阿拉善高新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达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33家和15家,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总量、增速居全盟第一,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63.5%;内蒙古瑞达泰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成为阿拉善盟唯一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成功申报阿拉善盟首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星汉新材料、浩普科技公司分别获批自治区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

发展的难点在哪里,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就在哪里。2024年,阿拉善高新区谋新求变,聚焦打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高新易晓政”综窗系统率先实现政务服务向园区延伸全覆盖并在全区推广,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工程规划、施工许可证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办理时限全盟领先;加入全国“跨域通办”联盟,与全国12个省市41家政务服务中心实现跨区域通办;设立1个园区工作服务站,打造6个重点企业“入企式”政务服务点,最大限度利企便民。2024年,阿拉善高新区在全国第七届政务服务博览会上被评为“高效办成一件事管理创新优秀案例单位”,在全国营商环境与政务效能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被评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单位”。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2024年,阿拉善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3%,占阿拉善盟投资比重的36.3%,总量、增速均居全盟第二;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55亿元,同比增长2.6%,占阿拉善盟总量的58%,位列全盟第一。

喜人的数字背后,是阿拉善高新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紧握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指挥棒”,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铿锵回响。

当前,阿拉善高新区正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三大产业”布局建设大产业、大园区、大项目,扎实推进煤、盐、精细化工产业以及光伏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让特色产业成为阿拉善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

城市蝶变幸福加码

“现在出门就可以来那达慕体育公园锻炼。公园的健身器材很全,环境优美,空气也特别好。”正在锻炼的内蒙古晨宏力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员工王师傅说,他于2008年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搬迁至阿拉善高新区,过去园区总是机械声轰隆,特别是工业区周边,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股化工气味。

说起这几年的城市变化,王师傅感慨万千:“短短几年时间,城市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如今,这里空气好了,有青葱的树木、平整的草坪、多样的健身设施,这让我们的生活更惬意舒适。”

近年来,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阿拉善高新区注重内外兼修,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场地现状,利用有限的城市绿地空间,大力开展“口袋公园”建设,积极推进园林绿化景观建设,“城在园中、人在绿中、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城市新画卷徐徐展开,各族群众过上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生活。

便捷的交通让企业和职工出行更顺畅。

“这条路修得太方便了!”走在巴音敖包工业园区,总能听到这里的工作人员对整修后的道路给予积极评价。曾经黄沙飞扬、凹凸不平的小道,现在已变身为宽阔平坦、美观整洁的康庄大道。

2024年,阿拉善高新区聚焦健全完善巴音敖包工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639万元开工建设道路总长23公里的新能源产业路及综合配套工程,有力促进了蒙能100万千瓦保障性光伏、沪蒙氟化工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出了企业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特色的商业街区点燃了城市“烟火气”。

夜晚华灯初上,踏入位于阿拉善高新区的那达慕商业街,大肉串、水果捞、麻辣烫……琳琅满目的美食让人目不暇接,熙熙攘攘的游客和周边的居民群众穿梭其中,烟火气十足的夜生活释放着城市经济的活力。

“那达慕商业街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采用集装箱模块化建筑方式,营造出一种充满现代青春活力的工业风。自去年5月1日开业后,人气爆棚,不仅吸引了当地居民打卡消费,还汇聚了周边城市的人流。目前,商业街整体运营平稳,日均人流量达千人。”阿拉善高新区党的建设办公室主任魏治华说。

高新城市,建设不止于此。接下来,阿拉善高新区将继续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与干劲,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提升城市宜居环境。

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一目了然的服务窗口、有序分类的政策宣传资料、舒适的座椅和暖心的应急物品……在阿拉善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工作人员正在耐心给企业员工办理社保资格认证等事宜,让前来办事的群众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随着社保、医保、救济救助等一系列便民利企服务措施落实,我们的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让更多服务对象体会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阿拉善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去年,阿拉善高新区居民冯先生被诊断为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得知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在本区综合医院坐诊,欣喜地立刻前去就诊。医生针对他的病情很快给出了手术方案,并主刀实施左股骨头坏死钻孔减压术。术后,冯先生激动地说:“不出高新区就能找专家治病,方便又放心。”

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跨区域医疗联合体,引进37名高层次专家提供“无假日”诊疗服务,投入2200余万元打造发热门诊和ICU传染病区,设立职业病防治、健康体检、中医馆等特色科室,在全盟率先推行“减免门诊急诊挂号费”政策,实现医疗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三甲医院医疗服务。

为了既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又解决上学难、上好学问题,2024年阿拉善高新区提出,加大“名师名校名园”建设力度,以一年强基、两年培优、三年达效为目标,依托教育发展基金,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力度,深化拓展合作办学模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我们通过区校协作、随堂听课、校本教研等形式,形成‘区校协作+专业赋能+经验共享’共研共建‘合力攻坚’的教研模式,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三年计划,打造了全学科、全学段、全方位‘同生课堂’,‘让学习同课堂、让师生同成长’一体化实施。”阿拉善高新区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彭世荣说。

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率先在全盟实现了教师增量绩效工资发放、推行校长聘任年薪制、创设教育基金、推出免费营养早餐和免费午托午休服务,办学条件位居全盟前列。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感到幸福,这才是发展的目的。”阿拉善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说。

在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建设蓝图的指引下,阿拉善高新区将持续发力民生实事工程,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游有乐享”的幸福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中国城市报》(2025年03月03日第16版)

责任编辑:越玥
  • 内蒙古
  • 阿拉善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