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调查

容东片区:党建引领一呼联应 凝聚民心治理提效

2025年03月24日 16:01:40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管委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践行“浦江经验”,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为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及时响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问题,推出党建引领下“一呼联应”工作机制,解决新建片区建设、运营、管理主体多头管理、协调联动的问题。容东片区依托“社区—小区(楼院)—楼门”三级网格化治理体系,以“大走访”为行动载体,主动式服务、全方位摸排,形成“两台账三清单”,构建起多渠道诉求表达、多主体参与、多部门联动的基层治理体系,协调解决居民诉求,物业满意度持续提升。

组织进楼,织牢“党建网”

精心划分治理网格。容东片区根据单位分布、居民数量、管理需要等,整合各方资源构建“社区—网格(小区)—楼门”三级社区党组织架构,设立21个社区党总支、65个网格党支部、4个行业临时党支部、3个物业党支部,形成上下联动、共驻共建的党建格局。每个网格配置1名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及若干兼职网格员,推动资源力量下沉网格,实现社区治理“一张网”。建立管委会领导、机关干部分包社区责任制,加强党的统筹领导,促使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下沉,资源配置进一步向社区集聚、向网格下沉。创新“党建联建+”模式,链接辖区群众、商户、企业,延伸“两企三新”党组织触角,推动党建工作向驻区单位党组织拓展和延伸,提升社区党组织统筹力,协调各类资源,解决群众各类诉求。

把组织建在楼门上。建立起楼门党小组,延伸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优先从党员队伍中选优配强316名楼门长,选树352个党员中心户,并在楼门长中择优兼任人民调解员,发挥群防群治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在当时、当地。通过“萤火虫”志愿者团队等招募志愿者3700余人,11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发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功能,组织成立19个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其中,业主代表委员均为党员,监督物业公司做好物业服务。

着力优化网格服务。开展悦容行动、文明劝导、暖心护学、应急救援、老年助餐等志愿服务。在社区建立法官服务站,每周有律师、法官驻场办公,借助法律手段解决疑难问题。组织成立20支“槐香义警”队伍,每天早晚开展巡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在21个社区建立暖心驿站,为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者提供饮用水、药箱等暖心服务。建好用好“雄安智慧党建”“智慧社区”等线上平台,聚焦惠民政策、物业服务、设备报修等,提供线上24小时不打烊服务,已开展服务1120余次,16300余名群众受益。

民情快达,畅通“呼”渠道

不断建强民心阵地。用好党群服务中心、社区警务室等阵地资源,打造“15分钟生活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集基层治理与社区服务于一体,均配备有法治工作区、群众工作站,实现接诉即办,“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民意收集、诉求表达功能,一站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建立群众问题需求清单,逐一销项解决。建立法官、检察官、律师社区值班制度,为群众提供送上门法律服务,服务群众276人次。成立网格法庭,联合“三官一律”常态化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网格阵地汇聚民心作用。

大走访收集民意。持续开展“大走访”“周周到、家家看”,广泛发动社区工作者、楼门长走遍每家每户,倾听群众呼声、收集居民诉求,目前共建立932本“民情台账”,形成基层治理底账。

智慧赋能凝聚民心。创新“智慧化+铁脚板”工作法,通过水气使用数据分析等智慧化手段分析独居老年人居住状态、每家每户入住状态等,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划分不同频次重点走访,实现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收集诉求,对邻里纠纷分级处置,各类问题得到积极解决。运用各类智慧平台,组织社区党员群众参与“悦容行动”“文明结对,志愿同行”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引导社区居民及时发现反馈问题,凝聚人心力量。

一呼联应,用心解民忧

多方联动回应民声。完善联合会商、领导包联、督导工作机制,实现案件分级办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构建“1+3+N”联席会商体系,组织社区书记、物业负责人等共商共建。深化党建联建,21个社区党组织与55家驻区单位结对共建,印发《容东管委会领导干部群众工作实施办法》,社区分包领导每周下访,召开联席会议46次,联动解决房屋维修、信号增强等疑难问题259个,推动万人成诉率下降42%,物业满意度评分提升至85.26分,志愿服务参与率达31%。

闭环管理为民解忧。收到群众诉求后,对照社区治理“责任清单”和“资源清单”分层分级处置,社区能办尽办。问题涉及相关部门的,社区通过定向联系和联席会议共商共办,推行“群众点单—高效办单—全程督单—书记问单—群众评单”工作机制,实行问题“上报—受理—商办—办结—反馈”闭环管理,形成“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基层治理良性格局。

汇聚众智参与治理。坚持以“党建引领 一呼联应”机制赋能社区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扬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基层自治模式,在望淀社区,“楼门议事会”催生出27个自治公约;在槐香河畔,居民自发制定的《社区文明十条》成为行为准则;在“碳中和”社区,青年创客用“微更新”设计激活公共空间。健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目前,片区实名注册志愿者11466人,平均每6个回迁群众就有一名志愿者,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进一步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中国城市报》(2025年03月24日第21版)

责任编辑:越玥
  • 社区功能
  • 时政
  • 党组织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