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陪游服务走俏,重新定义“有温度的旅行”

2025年03月31日 18:34:56 中国城市报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一个人旅行太孤单?景区太大怕迷路?陪游正成为热门旅行服务项目。

近年来,陪游服务悄然兴起——向导不再只是讲解景点,而是化身旅行伙伴,陪你跋山涉水、打卡网红地标,甚至像老朋友一样分享当地隐藏玩法。在黄山,陪游师会带着摄影器材陪你守候云海日出;在西安,汉服陪游一边讲解历史,一边帮你拍出古风大片;而丽江的纳西族陪游,则能带你避开人流,找到最地道的酥油茶馆……

当“孤独经济”遇上深度体验需求,陪游正在重新定义“有温度的旅行”,也让业内开始思考:贩卖情绪价值的同时,又该如何规避风险?

满足当代年轻人多重需求

近日,“小伙泰山陪爬年收入30万元”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有媒体报道称,这位26岁的陈姓小伙子从事兼职“陪爬”泰山已经一年多,服务对象主要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服务内容包括帮游客背包、讲解。特别是当游客累了,他会给予鼓励,或者拉一把,甚至背一段。

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出游过程中会选择陪游服务,包含陪聊天、陪游览、陪爬山、帮拍照等。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一项针对1535名受访青年的调查显示,58.7%的人体验过陪伴式服务,包括游戏陪玩、陪跑陪健身、陪聊、陪伴式音频节目等;90后、00后的这一比例分别达到62%和65.10%;80.5%的受访者觉得陪伴式服务对自己有帮助。

90后女生苏正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去年11月她休年假去哈尔滨旅游,闺蜜太忙,无奈只能独自前行。出发前,她在小红书上刷到了当地大学生兼职陪游的帖子——每小时费用40元,3小时起订,需报销来回路费,并贴心备注了公共交通,可以帮忙制定线路,找合适的餐厅,餐费AA制。苏正觉得收费合理,对方还是女大学生,应该也有共同话题。

“整个行程体验感很好,轻松且愉快。”苏正称,这位女大学生很健谈,人比较风趣,行程安排不累,当地有名的打卡地比如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街区等都安排在内,是一次很不错的城市漫游体验。另外,苏正特意强调:“女生真的很懂女生,她连我哪个角度拍照好看都知道。”

陪游火爆的原因离不开其满足了当代年轻人的多重需求。广州眺远营销咨询公司总监高承飞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一方面,个性化定制成为核心吸引力,私人陪游可以根据游客的兴趣、时间、预算设计专属行程,避免了传统旅行团的走马观花模式;另一方面,情感需求的满足也是关键因素,单身、独自旅行或社交孤立的人群更倾向于寻求一对一的陪伴,以避免旅途中的孤单感。此外,陪游服务还能提供更深入的当地文化体验,如带游客去小众景点、品尝当地美食等。

引发情绪消费循环

中国城市报记者在社交平台上发现,“提供情绪价值”成为陪游帖子评论区讨论的高频词。

MobTech研究院发布的《情绪经济消费人群洞察报告(2024)》显示,2024年,为情绪价值和兴趣买单成为年轻人消费的首要理由,占比超过40.1%。

在算法推送和碎片化社交的当下,人们日均接收信息量巨大,但深度情感连接急剧减少。屏幕间的互动越频繁,现实中的孤独感反而越强烈。有研究表明,“Z世代”中47%的人常感到“情感饥渴”,因而催生了对情绪补偿的刚性需求。

不论是苹果产品发布会现场的欢呼、泡泡玛特盲盒拆封时的惊喜,还是茶颜悦色店员手写的天气卡,无不证明消费者愿意为“被治愈感”支付溢价,情绪价值已成为品牌溢价的“硬通货”。

选择陪游来满足情绪价值反映了现代人对旅游体验更深层次的需求变化。“传统旅游往往侧重于观光游览,而现在的消费者更加注重旅行过程中的互动与体验,希望通过与导游或伴侣的深入交流获取情感上的满足。”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陪游在一定意义上的确重塑了旅游体验的定义,让旅游不再仅仅是走马观花,而是成为一种“心灵之旅”。

实际上,陪游兴起也折射出其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情感化和社交化需求的升级。高承飞认为,陪游服务的灵活性和个性化,使其能够精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这种定制化服务的消费逻辑与现代消费者追求独特体验的心理高度契合。同时,陪游服务的消费还体现了一种情绪消费的循环,即消费者通过购买情绪价值服务获得满足感,进而推动更多类似服务的消费。

如何守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尽管陪游这种形式在年轻人当中极受欢迎,但不少消费者都是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发布的帖子寻找陪游,服务提供者身份和能力的真实性很难核实。再加上,这样的消费行为很少会签订正式的合同,埋下了不少隐患。

此前,江苏省消保委平台发文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的规定,从事导游活动应当取得导游证,导游为旅行者提供服务必须接受旅行社委派,不得私自承揽导游业务。

因此,不难发现,陪游人员“无证”也是其被诟病的一点。这也意味着,陪游的合法合规性值得考量。比如陪游与传统导游业务存在一定差异,不能简单等同,能否用规制导游业务的法律规定去对陪游服务进行规范,需要深入探讨。

余丰慧建议,为了规避陪游服务的风险,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明确陪游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和服务质量标准。同时,还应该设立第三方评价机制,让消费者能够依据真实的反馈作出选择,并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其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

在高承飞看来,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他建议,无论是平台还是监管部门,都应加强对陪游人员的背景审查和培训,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此外,还应通过行业协会或政府机构的引导,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和售后服务体系,以便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城市报》(2025年03月31日第24版)


责任编辑:越玥

陪游旅行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