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2021中国特色小城镇品牌论坛召开

探索小城镇建设专精特新的品牌之路

2021年12月13日 14:46:22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 巩 静 张芸帆

2021中国特色小城镇品牌论坛现场。

12月10日,由中国城市报社主办的《2021中国特色小城镇品牌论坛》在上海市举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模式,以“品牌传播与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小城镇发展的新思路。会议期间还发布了《2021中国特色小城镇品牌传播指数前100名》,并开启“寻访中国最美古镇”活动。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宣部原副部长王世明,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政协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人民日报社原副社长张建星,ISO/TC289主席顾问组主席、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中国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专家、原国家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中国城市报社总编辑杜英姿,中国城市报社副总常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上海市奉贤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向义海,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镇长王万宽,安徽省芜湖市六郎镇党委书记洪少林,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马鞍镇党委书记赵海,浙江蓝城集团副总裁吴津等嘉宾参加了本次论坛。

王世明表示,发布特色小城镇品牌传播指数榜单是为了树立典型、传播经验,体现了中国奋斗的小城镇品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方向。希望各地要加强农民终身教育,规划建设好小城镇,探索出一条专业、精致、特色、新颖的发展之路。

周汉民认为,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特色小城镇的发展首先要强调创新,创新的核心是理念,理念的核心是品质,这就要求小城镇在规划的时候注重品质,精妙构思,精准设计,精巧施工和建设,精美宣传,精致服务;其次是人文,每个特色小城镇都有独特的历史渊源和人文风貌,要展现其真实的历史故事,避免生搬硬套、粗制滥造;最后是绿色,特色小城镇的绿色不仅是环境的绿色,更要注重提升人们的内在,人要有感恩之心,内置于心,外化于行,做到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和谐共生。这也是特色小城镇的灵魂,灵魂是可以生生不息的。

刘平均指出,中国城市报发布的特色小城镇品牌榜单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加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评价指标的权重,依靠标准和数据,开展科学公正评价;要以品牌为引领,推动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镇进入世界特色小城镇品牌100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特色小城镇建设要以旅游小镇、产业小镇为重点,推动我国旅游目的地特色小城镇进入世界100强。

尹成杰强调,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创造小城镇品牌,最为关键的是打牢小城镇产业基础,培育镇域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突出特色,培育产品、产业和小城镇品牌。这次发布的小城镇品牌都是小城镇的精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推进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创新小城镇品牌要与乡村振兴行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搞好县域乡村振兴规划衔接,建立城乡、镇乡产业融合发展协调机制,统筹县城、小城镇和乡村的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农业农村设施、生态环境、城乡开发和村落布局,统筹县城、小城镇和乡村发展与安全。

张建星表示,中国城市报社成功研制了《品牌评价城市》《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等国家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国家统计局数据,连续4年成功发布了《全国城市品牌评价指数》《全国城市品质指数》《全国城市传播指数》《感动世界的中国旅游名县》《全国特色小城镇品牌传播指数》等10多个榜单。品牌传播指数客观体现了各特色小城镇的网络关注度。各地应该分析这个榜单,发现特色小城镇之长,找准定位和发力点,打造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城镇。

乔润令指出,小城镇不仅是新型城镇化的载体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也在成为特色小城镇、田园综合体、文旅综合体、康养综合体、运动综合体、文化创意综合体最主要的载体。这种新兴产业、全新的业态日益成为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小城镇一改往日呆板形象,成为新模式、新业态、新潮流的引领者。2019年国内网红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小镇网红”“农民网红”带来的经济、旅游、文化价值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小城镇正从外延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变为依托资源禀赋打造出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知名度、影响力的小城镇品牌,依托品牌的引领作用,重塑小镇的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产业生态、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我国有近2万个建制镇,希望中国城市报“全国城镇品牌传播活动”可以推动小城镇的品牌建设,创造出成百上千个有品牌、可媲美欧洲小镇的中国特色小城镇。

杜英姿在会上发布了《2021中国特色小城镇品牌传播指数前100名》榜单。

向义海表示,此次会议在上海市奉贤新城举办正逢其时、各得其宜。奉贤区是中国化妆品产业之都,是中小企业科创活力区、总部集聚区。如今奉贤的“东方美谷”,已经不仅仅是产业品牌,更是城市品牌、文化品牌,尚美崇贤已成为城市精神内核,硬实力与软实力互动并进、相得益彰。奉贤区将以此次小城镇品牌发展研讨会为契机,讲好以美丽定义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故事、上海故事、奉贤故事,打响新城建设发展品牌。

曾刚指出,特色小城镇的建设要重视文化传承。抛弃没有文化、万镇一面的开发模式,刹住利润至上、投资商利益最大化的土地资源开发歪风,形成保护民居民俗、保住绿水青山、建设人地和谐的生态环境的新模式。各地政府要帮助小城镇筛选出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并为产业结构调整预留必要的空间,保持经济增长。要应用现代智慧科技,进一步发挥地域传统的优势,为特色小城镇建设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常亮提出,要“扮靓特产品牌,创建有差别的乡镇”:一是乡镇要与大城市有差别,没必要建大楼、大广场、大公园,田园风光、村落民宅最亲近、养眼;二是乡镇要与乡村有差别,要因地制宜,适当借鉴城市的聚集效应;三是乡镇与乡镇要有差别,不能千镇一面,产业雷同。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关键是特产品牌振兴。可以开发田园人家、林间草丛小径、温泉水疗、滑草滑沙等生态旅游产品,巧用乡村的“老气”,培育乡土品牌、老字号、民间艺术等乡村文化产品。要大力发展“地标”产品,利用数字技术,培育可追溯的绿色健康产品。

常亮认为,乡镇有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原材料供给5种功能。所以,要爱惜小城镇,自觉地让城市反哺乡村,用心用情搞好乡村振兴。

王万宽介绍了庄行镇在打造“花米之乡、新城古镇”城市品牌中取得的成绩。深耕品牌文化,加速品牌培育,放大品牌效应,庄行镇打响“花米庄行”“冷江雨巷”“农艺公园”三大品牌,塑造城镇软实力,凸显上海农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同时,庄行镇着力打造南部“冷江雨巷”新业态新经济产业集聚区、中部浦卫公路“东方美谷”科创走廊、北部农艺公园和文创研发产业集聚区三大核心区,增强发展强劲动能。为促进镇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庄行镇制定了“促进转型升级、实力强镇”“打造新城古镇、数字泾塘”“建设农艺公园、振兴乡村”三大目标,集聚美丽健康产业、打造乡村振兴3.0版本,以实现经济实力质变提升,品牌影响力跳变飞跃,城乡面貌精彩蝶变。

在“寻找中国最美古镇”的项目启动仪式上,中国城市报社长三角研究中心秘书长杨阳表示,将带着历史的使命感,通过寻访中国最美古镇,更好地梳理出中华文化根系脉络,系统地宣传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和传承,为实现品质古镇、品牌古镇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12月13日  第03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中国特色小城镇
  • 小城镇
  • 品牌论坛
  • 三农
  • 农村
  • 时政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