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解码2021年GDP:京沪双晋4万亿元 广东首超12万亿元

2022年01月24日 17:12:26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 灿

随着1月17日全国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发布,各省市区GDP也陆续公布。

记者注意到,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交织背景下,我国经济版图迎来新的变化。其中,广东省成为首个GDP突破12万亿元的省份,北京、上海双双跻身4万亿元之城,湖北则迎来强势复苏。

GDP超12万亿元

广东做对了什么

“粤老大”依然独占鳌头。2021年,广东GDP达12.4万亿元,同比增长8%,成为我国首个GDP突破12万亿元的省份。

12万亿元是何概念?以2021年平均汇率6.45换算,12.4万亿元约为1.92万亿美元。数据显示,2020年,加拿大全社会完成的名义GDP略微超过2.2万亿加元,折合约为1.64万亿美元,居全球第9位。

广东经济不仅有量的提升,也有质的跨越。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5万亿元,同比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5.2%,增速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其中,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支撑作用凸显,增加值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

值得注意的是,自1989年广东经济首度坐上全国第一的宝座后,30多年来一直稳居第一至今。2021年,广东经济迈上12万亿元新台阶的同时,东莞也跨进GDP万亿元俱乐部,成为广东省第四个经济总量过万亿元的城市。至此,广东共有4个万亿元GDP城市,和江苏持平。

交出如此过硬成绩单,广东背后动力何在?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用市场化领先、国际化领先、法制化领先三个领先加以概括。

具体来看,彭澎认为,一方面广东经济实力第一、人口总量第一、外贸第一,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地和消费市场等等,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发展优势,这也是我国优势的缩影。另一方面,作为世界工厂,广东很多新兴产业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市场分工较深,产业升级开展多年,对全国产业结构转型有较大示范性和引领性;同时,广东毗邻港澳,而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多政策优势,未来广东跟港澳的合作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不过,“模范生”广东并非没有短板。

彭澎认为,一方面广东产业链供应链仍然有受制于人的环节,尤其是半导体芯片等;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仍在路上,无论是数字化智能化,还是品牌塑造、技术创新,广东要参与国际竞争;此外,生产成本上升,生产价格指数(PPI)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倒挂,两头在外的广东经济受这种“剪刀差”的影响较大。

在澎湃看来,“补链强链”是补齐上述短板的关键所在。要在“新国潮”中走在前列探索,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在各领域形成高质量新业态。

记者注意到,就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GDP前四强省份继续维持粤苏鲁浙的竞争格局。

对此,彭澎分析,广东、江苏已经明显领先一步,山东、浙江各自特色突出,山东国企强、传统产业强一些,浙江民企、新兴产业强一些。

“相对来说,广东虽然经济总量比江苏大一些,但人均GDP不如江苏,地区均衡发展也不如江苏。两地各有千秋,产业升级方面大同小异。”彭彭认为,未来江苏可能会受益于上海经济的辐射和上海地位的提升,广东可能更多看广深佛莞的努力。

双双跻身4万亿元之城

北京距上海一步之遥

1月20日,最新发布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上海GDP达到43200亿元,同比增长8.1%。这意味着我国又一个“4万亿元”城市诞生了。

此前不久,北京也宣布2021年GDP突破4万亿元大关。2021年全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69.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4万亿元是一个阶段性成果、新的起点。上海、北京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后,将进一步缩小与纽约都市圈、伦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的差距。”

放眼全球,4万亿元相当于何等城市“段位”?据全球城市创意和科技创新指数(GCCTII)对全球主要城市2020年GDP进行的排名,2020年全球4万亿元以上的城市仅有3座,分别是纽约、东京和洛杉矶。

双双跻身4万亿之城的背后是北京GDP正不断接近上海。

北京GDP在2007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分别用6年和5年时间突破2万亿元、3万亿元,而突破4万亿元只用了3年时间,闯关速度逐步加快。

先看工业。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朱燕南介绍,生产领域中,工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疫苗生产作出重要贡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自4月份以来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其中,医药行业比上年增长2.5倍,电子行业增长也比较快,主要来自集成电路领域,增长近两成。

再看服务业。朱燕南介绍,服务业是北京的主体产业,占比超8成,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3.2%。其中信息服务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贡献近7成,文化体育娱乐业、交通运输业、商务服务业、住宿餐饮业保持恢复性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需求领域中,投资、消费规模继续扩大,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在医药、电子行业带动下快速增长,文化办公用品、通讯器材、新能源汽车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增势良好;出口表现活跃,在防疫、电子产品出口带动下,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两年平均增长46.5%。

虽然成绩闪亮,但赶超上海,北京不易。

就经济差距而言,2021年北京与上海GDP差距为2930.4亿元,较去年同期扩大了332.42亿元。

就经济增量来言,2021年北京GDP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167亿元,低于上海4499.42亿元增量。

此外,在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方面,北京设定为5%以上,上海设定在5.5%左右。如按预期目标设定,今年北京和上海差距或进一步拉大。

不过,就长远来看,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北京GDP或将赶超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北京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上海,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近年来京、沪差距越来越小,这其中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胡刚分析。

跃上5万亿元新台阶

湖北GDP重回全国第7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湖北GDP下降5.0%,被福建赶超,排在了全国第八位。如今,种种迹象表明,湖北已迎来强势复苏重振。

最新发布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湖北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9%,总量迈上5万亿元大台阶,达到50012.94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排名重回全国第7。

在湖北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慧看来,湖北省经济规模达到5万亿元,并不是简单的量的恢复,而是在新起点、更高层次上实现的增长,创新动能稳步增强、发展质效持续提升,疫后重振走的是“新路”。

——新产业增势良好。2021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196.5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2%,快于全国12个百分点。

——新产品产销两旺。2021年,新能源汽车、液晶显示屏、手机、平板电脑产量分别增长3.8倍、2.9倍、76.2%、24.6%。

——新业态蓬勃发展。2021年,限额以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增长25.9%,比2019年增长23.6%。网络消费带动快递业快速发展,前11个月,快递业业务量同比增长55.9%。

“湖北疫后重振取得决定性成果,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实现‘开局漂亮、全年精彩’。”湖北省政协常委、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邹薇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认为湖北GDP于2018年突破4万亿元,此次GDP破5万亿元大关,背后不仅体现“湖北速度”,更是质量齐升。

邹薇分析表示,2021年湖北活力迸发、新动能涌现,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为例,该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100户,达14500户,这意味着湖北在两年时间内实现高新企业数倍增。此外,湖北区域发展成效取得显著突破,武汉城市圈经济总量跨越3万亿元,居全国省城城市圈第一位。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1月24日  第03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广东
  • 北京
  • 上海
  • 江苏gdp
  • 城市gdp
  • 经济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