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总编辑对话

中国城市报总编辑杜英姿对话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

领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三省一市九城高质同频共振

2022年02月21日 16:34:11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中国城市报总编辑杜英姿(右三)对话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左三)。

上海市松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磊(右二)陪同中国城市报总编辑杜英姿(左二)参观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展示厅。

G60高速松江东出口。张哲伦摄

2022年,是程向民担任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的第六个年头。过去的6年里,松江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就:“十三五”末,松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从“十二五”末处于上海16个市辖区的尾部双双跃居前列;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外贸进出口总额的规模均位列上海全市第二;松江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货物总值位居上海全市各综保区首位;松江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十三五”翻两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19.1%上升至目前的63.6%。其中,松江地区生产总值绝对量“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0.5%,松江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4%,至今已连续73个月保持正增长。

是什么样的神奇魔力使上海的西南门户松江区从曾经的全市经济滞后区跃入现今的全国十大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行列?

“靠的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靠的是策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1.0版向3.0版的三次迭代升级,靠的是由松江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强大支撑。”元宵佳节之际,中国城市报总编辑杜英姿对话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深入探讨了松江实现逆袭赶超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道。

明灯指路:策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迭代升级

杜英姿:上海松江在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1.0版一座城到2.0版沪嘉杭,再到3.0版“一廊一核九城”的三次迭代升级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程向民:松江始终发挥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策源地战略引领作用,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发展历程中是策划者、推进者、建设者、受益者。2007年8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考察松江时提出:“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与长三角周边城市的分工合作,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和水平。”这是我们的初心所在。2016年5月24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两周年之际,我们正式启动1.0版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2017年7月,我们面向长三角,主动对接嘉兴、杭州,启动2.0版“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2018年6月,在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城市携手共建3.0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近6年来,从1.0版“源起松江”、2.0版“联通嘉杭”、到3.0版“九城共建”,再到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科技部等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松江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基层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历史方位和战略空间实现开创性突破。松江作为策源地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被通报表彰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十大地区之一,高质量发展经验形成“松江样本”,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并总结推广。

杜英姿:松江作为V字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联动和上海西南五区共建产业链、创新链联盟的“中心节点”,具有哪些先发优势并发挥何种特殊功能?

程向民:松江具有三大先发功能优势。

一是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优势。松江大学城作为全国最大的大学城,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集聚G60脑智科创基地、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研究平台,腾讯科恩实验室、优图实验室等全球顶尖数字研究室,取得了众多“从0到1”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突破,科创驱动发展的效应进一步显现。

二是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优势。松江一二三产业结构完整,产业体系相对独立。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6+X”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力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

三是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优势。全力建设9台23线“松江枢纽”,站体总面积16万平方米,未来客流规模2000万—2500万人次/年,汇集沪昆高铁、沪昆铁路、沪苏湖高铁、沪杭城际,可直达80%以上长三角主要城市,坚持“循环无穷、高质量发展”理念,助力上海和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杜英姿:2020年,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巡回督导组用了“四个前所未有”来评价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请您阐释一下,松江区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在“前所未有”的“创意”“难度”“影响”“上下一心”中有何表现?

程向民:在创意上,松江对标国际先进制造业产业创新带,创造性提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在难度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覆盖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贯穿九座城市,城市间的行政级别不同、经济能级不同、产业发展阶段不同。我们始终聚焦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促进九城市协同高质量发展。在影响上,九座城市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3.0版启动建设以来,GDP总量占全国比重上升到1/15,地方财政收入从1/15上升到1/12,市场主体数量从1/18上升到1/16,高新技术企业数从1/12上升到1/10,科创板上市企业数超过全国1/5,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大创新成果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上下一心上,我们以伟大的建党精神为源头,厚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基因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基因,锤炼出“秉持新发展理念,改革辟路、创新求实,唯实唯干、拼搏奋进”的新时代松江精神。

创新驱动:探索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高质路径

杜英姿:2016年,松江在制定G60科创走廊整体方案之时,便明确“科创驱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的功能定位,创新探索松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当初,您和班子成员作出这一决策是基于何种考量?此后,松江探索出怎样的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

程向民:我们当初主要基于内因和外因考虑。内因是2016年新一届区委、区政府成立后,我们发现由于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G60高速公路松江段沿线产业布局内部缺乏产业链和创新链,但空间资源已经布满,产业发展遇到瓶颈和桎梏。为此,全区上下就区域经济发展的“公鸡”“母鸡”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选择深入开展讨论,统一思想认识,提出打造以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业的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松江区将1000多亩房地产用地转为产业用地,同时通过违法用地整治等举措,腾出了近7平方公里土地,为创新策源地布局拓出了新空间。从此,制造业税收替代房地产税收占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实现了发展动能的结构性切换。

从外部国际与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大势看,我们遵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指示精神,落实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建设高端制造业主阵地要求,瞄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责无旁贷成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承载区,努力为上海和国家科技与产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即坚持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我们充分认识到,实现科创驱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必须要充分依靠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重力量,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杜英姿:2020年以来,针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深入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环境方面,松江区出台了哪些利好政策和保障措施?

程向民:一是制定“暖企26条”,精准施策助企业共克疫情影响。松江在2020年春节假期就对21个产业集群、100多家重点企业进行了调研。2020年元宵节后第一天就发布了《松江区关于全力防控疫情支持G60科创走廊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配套细则。二是发布“六保六稳19条”,增强经济发展稳定性。出台《关于落实“六保”促进“六稳”,深入推动G60科创走廊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问题,稳定企业发展信心。三是制定《松江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双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作为上海市唯一的国家级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松江加快培育壮大两业深度融合主体,探索超大城市开展两业融合的路径模式。四是去年年底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强化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策源动力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杜英姿:您提出,以创新链产业链的完整性对冲全球产业变局的不确定性。请您介绍一下,当前松江区创新链产业链的完整性及其所产生的效应。

程向民:松江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6+X”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产业链跨区域合作作用,更好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分配格局中的话语权,重点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4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和集成电路、现代装备、人工智能等若干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如集成电路产业集聚涵盖设计、制造、封测、材料和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的相关企业120多家,形成完整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相关企业近3000家,迈入发展“快车道”。人工智能产业集聚腾讯、科大智能等头部企业,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在策源地松江创新引领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增强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以先进制造业支撑的实体经济的韧性、抗波动性和成长性,被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评为全国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首。

加减乘除:引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杜英姿:松江区在引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何制度创新?

程向民:松江着力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一是区域协同做加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集聚。G60科创走廊九城联动编制实施“十四五”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根据城市功能定位编制松江区产业地图。二是对低效空间做减法,土地要素瓶颈不断突破。践行“亩产论英雄”理念,通过盘活低效存量土地、首创工业用地节余土地分割转让模式提高闲置土地配置效率。三是用创新驱动做乘法,“松江创造”势头迅猛。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布局建设G60脑智科创基地等高水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带动科技成果快速增加。四是对制度成本做除法,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除;被国务院列为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首批试点;出台人才“1+10”政策、九城市互认互通人才18条政策;被列为国家移民管理局、上海市人民政府移民政策实践基地;筹措推出人才公寓1.3万套,选调生、储备人才等青年人才纷至沓来。

杜英姿:松江积极推动金融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落地生根,设立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G60科创走廊基地等,目前这一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程向民:松江聚焦基金云、创新主体云、互联网云,构建多层次金融创新服务生态。一是“15+1”条金融支持政策落地生根,着力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融资不适配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出“G60科创贷”、园区贷等专属科技金融产品,率先实现长三角首只债券市场跨区域双创集合债,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二是实体化运作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G60基地,搭建起企业快速登陆科创板重要平台。G60九城市政府与上交所共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共享G60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与上交所联合编制上证G60创新综合指数、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并推出ETF产品和增强型基金。

杜英姿:松江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松江要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基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此,贵区将部署和采取何种路线图和施工图?

程向民:松江今后5年,一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新气象,着眼科创“蝶变”,不断提升科创驱动高质量发展能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策源地;加快产业“裂变”,围绕“6+X”战新产业重大项目和头部企业,大力发展“五型经济”,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要素“聚变”,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生态、众人青睐的人才发展生态、协同开放的国际合作生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二是聚焦新城发力,加快建设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高质量建设具有集中度、显示度的重点区域,加快打造松江枢纽战略支点,持续强化新城核心功能;聚焦文化自信,持续提升人文松江城市软实力。打响“上海之根、人文松江”城市品牌,实施人文松江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上海科技影都建设;集聚更多教育资源构建优质均衡教育格局,引入医疗资源全面提升健康松江服务水平,做好民生保障兜底、大学生就业、幸福养老服务体系等;聚焦共同富裕,率先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高质量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所确立的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打造成“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的战略目标。

杜英姿:回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诞生,是您在上任仅3个月便提出1.0版,一年后发展为2.0版,两年后再到3.0版,乃至从松江的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了松江区高质量发展。对此,您有何感想?

程向民:六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及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带领区委班子秉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辟路、创新求实,从没有路的地方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基层探索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主要归功于新发展理念真理力量的指引,归功于国家对基层创新的支持和包容,归功于松江广大干部群众唯实唯干、拼搏奋进的实干精神。踏上新征程,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名“施工队长”,区委将带领松江干部群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只争朝夕、久久为功,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实现更多的从“0-1”的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推动我国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作出新的松江贡献,用实干和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2月21日  第06-07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长三角
  • G60科创走廊
  • 程向民
  • 经济
  • 产业链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