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获批

持续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022年06月14日 14:23:43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灿

“十四五”时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迎来施工蓝图!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这是继2014年我国出台首个新型城镇化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后,面向2035年的新一轮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

回顾:

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回看“十三五”时期,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亮点纷呈。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明显:

“十三五”时期,各地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2016年至2020年,约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目前,越来越多城市放开放宽了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基本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的落户条件有序放宽。

——城镇化空间布局持续优化:

不久前,《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经批复同意,这是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都市圈规划之后,国家批复的第5个都市圈规划。

近年来,我国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势头强劲,长江中游、北部湾、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加快发展。都市圈内便捷通勤网络逐渐形成,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提升。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薛家山路通车后,往返新老城区再也不用绕道走了,上班也节省了很多时间。”家住江西省高安市薛家山路附近小区的市民张文斌为城区“断头路”的打通叫好。自从道路畅通后,他上班减少了10分钟左右的乘车通勤时间。

这个给市民带来方便的薛家山路南延项目,是高安市40个市政道路桥梁类项目之一。为了让高安市更快更好地融入高铁、高速公路的交通大动脉中,高安市陆续投入2.3亿元全面贯通10条全长9.5公里的“断头路”,为城市发展“舒筋活络”。

高安市上述变化仅仅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缩影。“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6.8%、99.3%,光网城市全面建成,5G基站初步覆盖地级以上城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6000公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实现街道全覆盖。

展望:

推进新型城镇化仍有重大意义

“十四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仍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蔡翼飞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激发发展新动能,通过扩大内需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也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蔚文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情况下,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是高质量城镇化,没有城镇化谈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此外,共同富裕需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城镇化。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22》预测,我国将在“十四五”期间出现城镇化由高速推进向逐步放缓的“拐点”,“十四五”期间直至2035年,城镇化推进速度将不断放缓;2035年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阶段,城镇化率的峰值大概率会出现在75%—80%。

“目前我国还处于城镇化进程中。”蔡翼飞预测,2020年—2035年还将有1.6亿左右农村人口要进入城镇,这些人口是农业转移人口的潜在群体,加上现有的2.6亿农业转移人口,到2035年完全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标,需要解决超过4亿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的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我国仍然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全国64.72%的城镇化率还有不小的发展潜力。”张蔚文说。

突破: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是什么?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当通过深化户籍制度等关键领域的改革,推动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中心内容的农民工市民化。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把新增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让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庭真正融入城市,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保障性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这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有效手段和最终体现。

蔡翼飞向记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要避免单纯以落户为导向的市民化思路,应将放开落户限制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为市民化的两个并行路径。”

就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蔡翼飞建议,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发挥好城市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体作用;提升农业转移人口技能素质,增强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能力;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权利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全部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险统筹水平和参保率,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在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今年将积极扩大公办学位资源,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优先将随迁子女占比较高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政府购买学位范围;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推动参保扩面等。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6月13日 第 03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新型城镇化
  • 农民工
  • 农村
  • 城镇化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