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岸区近年来从细微处着手,对老街进行城市更新、文物古建筑“活化”,实现城市建筑与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的有机融合。图为游客在南岸区黄桷垭老街参观游览。
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夯实民生基础,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0年风雨兼程路,10年点滴践初心: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个都不掉队”;1.8亿左右的农村人口进城成为城镇常住人口,享受更高质量的城市生活;城镇棚户区改造惠及9000多万居民,老旧小区改造惠及2000多万户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实现历史性跃升……一组组数字,蕴含着中国城镇发展的深刻奥义,其核心就是两个字:人民。
城镇化率上升到64.72%城市让人留得下、过得好
拿到期待已久的泉州户口时,四川小伙陈令涛沉默良久。想着这些年的奔波和打拼,他眼眶渗出泪水。
5年前,陈令涛来到福建泉州打工,为了生存练就了一手过硬的修车本领。这让他有了可靠的收入来源,并逐步在泉州站稳脚跟,结婚生子。日子过着过着,眼见孩子到了上学年龄,没有户口成了陈令涛的心病。
去年初,陈令涛得知泉州推出落户便利化措施,像他这种情况的人可以自由落户,随即拿着劳动合同到当地人社局办理了落户手续。如今,陈令涛的女儿已经在家附近的幼儿园入学,父母的户口也迁到了泉州。“很不容易,能成为‘新泉州人’,我很高兴!”他说。
陈令涛的故事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此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被不断强调。
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由52.57%上升到了64.7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6.7%。与此同时,10年来,城镇就业规模显著扩大,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超过1300万人。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改变,2021年城镇就业人员占比超过六成,比2012年提高了13.8个百分点。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从业人员占比从2012年的36%提升到2021年的48%。
饭碗多了起来,腰包就鼓了起来。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比2012年增长近八成。城乡居民收入比显著缩小,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超过4亿人。
需要留意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要让人们在城市留得下,还要不断完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让大家过得好。
这些年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过得好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不论是提供各类就业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还是出台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受教育权利,或是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都让人们扎根城市的底气越来越足。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县城迎来高光时刻,未来可期。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高帆认为,县域发展是缩小城乡、地区和群体差距的交汇点,推动县域发展可以显著增强发展成果的分享性,并由此形成对新时代共同富裕事业的积极效应。
2.3万个城市更新项目实施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
2015年12月20至21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
当前,我国已步入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从国际经验和城市发展规律看,这一时期城市往往面临“城市病”,比如市政基础设施老化、交通拥堵、老城区人居环境欠佳、历史建筑数量多改造难度大等。
“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城市病”把脉开方,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劲松小区位于北京市东三环,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改革开放后北京市第一批成建制楼房住宅区,属于标准的老旧小区。前些年,随着小区配套设施不足、生活服务便利性差等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大大减弱。
转变从2018年开始。当年,劲松街道宣布与愿景集团达成合作,在3000万元社会资本的加持下,通过居民菜单式按需定制的方式,将位于北京市CBD附近的劲松一、二小区成功改造。
如今,老车棚变身社区食堂,小公园装扮上塑胶步道,人脸识别等智慧物业“黑科技”还能分辨老人居家安全情况……劲松小区华丽变身的背后,是一条正在探索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
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出决策部署以来,各地不断创新模式,逐步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路径。
湖南省长沙市提出“差异化更新”理念,将建成区划分为更新核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两个部分,核心区域以历史文化保护和综合整治为主,逐步向外疏解人口及非核心城市功能;外围区域承接核心区疏解功能,加快片区功能布局完善,提升城市品质。
河北省唐山市发布《唐山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暂行)》,规定城市更新分为3种方式。结合建筑“留改拆建”方式的不同,城市更新可单独或综合采取保护更新、优化改造、拆除重建方式实施。
江苏省南京市则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整合利用城区公共空间,推动小区内外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联动的城市更新,促进居住社区品质提升。
住建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有411个城市实施2.3万个城市更新项目,各地出台的有关地方条例、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超过200个。
党组织覆盖率超99.9%党建引领聚合力惠民生
2020,一场大疫来势汹汹,以刻骨铭心的方式,植入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人民生命重于泰山!只要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负责,那么什么代价、什么后果都要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亮出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态度。
在这场没有先例可循的大考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人民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不少城市都经受了疫情带来的巨大影响,但基本生活保障不停、物资供应不断、社会秩序不乱。
“我是党员我先上!”“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坚如钢铁的党员先锋队伍,是中国打赢抗疫之战的关键力量。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10年来,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日益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创新。目前,全国共设立基层党委27.8万个、总支部31.6万个、支部434.2万个,城市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党组织覆盖率超过99.9%,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今年9月1日,四川成都启动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采样;9月1日至2日,成都市县(区)两级9.1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13.93万名党员通过“蓉城先锋·党员e家”报到机制,就地转化为疫情防控志愿者,按居住地、专业特长等编入9310个社区(微)网格……“成都速度”不仅是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加强的生动体现,更是党和政府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真实写照。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讲话时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加快建立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实现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安全与健康是城市产生发展的初心与使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李迅认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前提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0年来,国家设置了12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5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组建各种形式的医联体1.5万个,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不断健全,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10年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由5.4亿人增加到13.6亿人,报销比例持续提高,居民医保的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610元,惠及10亿城乡居民。
10年来,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5.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7.2%;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过得更幸福。”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诠释了人民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9月12日 第02 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