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主打稿件

逐绿前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2023年08月21日 11:00:21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永超

微信图片_20230821100300.jpg

航拍下的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夹浦镇陶家湾村,农田、河道和村庄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生态画卷。中新社发 陈海伟摄

天地无极,山河青绿。

路海长、原野旷,越过群山伴斜阳。逐绿前行、不负时光,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责任与使命。

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这个首创性、标志性的纪念日,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两山”理念为民惠民

贺兰山矿坑生新绿、千里乌江复清流、塞罕坝荒原变林海、陇中旱塬整良田、南四湖治污还碧波、绿染北疆满目新、库布齐沙漠成绿洲……从采伐利用、脱贫致富的现实诉求到增林扩绿、修复保护的生态自觉,发展方式的蝶变升华,源于思想观念新长征的开拔、认识的渐进和绿色的定位谋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一组组数据印证着美丽中国的生态巨变:新时代十年来,在经济总量翻了一番的情况下,我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57%,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2022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升至87.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累计完成治理修复面积80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

为当代计,为万世谋。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跨越18年,如今浙江省湖州市成为了举办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的城市。从打造“绿色浙江”、启动“千万工程”,到部署加快建设生态浙江、实施“五水共治”,再到建设美丽浙江,由自发到自觉,浙江省率先探索走出了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浙江生态省建设到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穿越时代,照亮前行之路。

如今,“两山”理念引领中国广袤大地发生着深刻变化,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表现磅礴伟力。

黄河浩荡,奔腾入海。山东省东营市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做好入海口生态保护修复、资源型城市转型、河海文化传承等工作,奋力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黄河三角洲“颜值”与“气质”实现同步提升。

国际湿地,沿海绿城。江苏省盐城市是东部沿海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天然宝库,同时也是后发崛起、不断赶超、快速发展的地区,面临并承担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两难考题和双重责任。盐城市近年来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科学的开发利用,将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与休闲旅游、文化推广、农业等相融合,探索出了一条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发展之路。

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京津冀携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生态环境治理是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天津市近年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都市。

低碳转型向绿而行

新理念筑起新路径,借势打破资源依赖,甩开传统模式老路,依托低碳产业的发展优势,一批批绿色城市不断涌现。

黄河流域是著名的“能源流域”,丰富的煤炭、油气资源为宁夏等省区工业化、城镇化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但也使一些地方产业结构偏重,容易形成发展的路径依赖。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曾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城市,涉煤产业比重一度高达90%,被誉为“塞上煤城”。从昔日年产2000万吨到现在不足200万吨,面对“煤城”不产煤的窘境,石嘴山市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并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发展装备制造、电石化工、特色冶金等特色工业,“黑色产业”逐渐脱胎换骨。

同时,石嘴山市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向产业发展各环节渗透,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加速数字赋能增效,形成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在广袤荒滩建起“光伏海”,借光聚能;在戈壁高原“种太阳”,逐日聚热;在深山峡谷“筑高坝”,挡水变电……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将无尽的风能、光能和水能转化成电能,为青海零碳产业园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海东市以青海零碳产业园区建设为牵引,通过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助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带动园区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高原新能源产业发展之路。

推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是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而言,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的重要抓手就是加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去年11月,中央网信办等5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确定10个地区首批开展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双化协同)综合试点,齐齐哈尔市位列其中。这主要得益于该市近年来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传统行业双化协同转型、城市运行低碳智慧治理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立足大工业转型、抢抓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机遇,齐齐哈尔市历经70余年的工业建设发展,已逐步形成以装备、食品、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为骨干,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双化协同转型发展为实现新一轮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同时,齐齐哈尔市立足大农业发展,打造黑土粮仓发展新驱动,不断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产业绿色化转型,积极推动农业大数据中心和算力平台建设,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的新经验。

守护幸福共建家园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从“首提地”到“示范区”,四川省成都市的“公园城市”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城市层面的智慧运用,承载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责任使命,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成都表达。

在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协调好高密度人口与大比例绿色空间和谐的安逸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成都给出了自己的探索答案:绿色打底、生态导向,重塑这座超大城市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成都市坚持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生态为民的价值遵循,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治堵、全域增绿“三治一增”,规划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绿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绿心”、天府绿道体系“绿脉”、锦城公园“绿环”、锦江公园“绿轴”实施“五绿润城”……日益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质、清丽的山川,让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在成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一城山水,满目烟火,宜居幸福,直抵人心。把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转化为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自觉,只有共建才能共享。

“拔草的人不长个子,弄脏河水的人眼睛会疼。”这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广为流传的谚语,其中包含的朴素生态观深入人心。近年来,甘南藏族自治州涌现出许多“生态卫士”和先进典型。二十年如一日,在黄河边上捡垃圾、治沙的“草原愚公”卓玛加布;“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用辛勤和汗水擦亮高原新城的全国劳动模范吾尔白;守候半生护鸟归,在尕海湖畔见证候鸟命运变迁的西合道老人……他们带动广大群众参与生态保护,极大地转变了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使保护生态成为行动自觉和行为习惯。

“草一片一片种,绿一寸一寸长。”靠双脚走出来的“草原专家”、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自然资源局林业和草原站原站长罗日盖从事草原生态保护工作40余载,将一粒种子、一株牧草当成一生的事业来追求,跑遍了达日县的9乡1镇33个行政村,每年在草原上风餐露宿野外作业200多天。多年来,他和同事们先后修复黑土滩近80万亩,相当于7.5万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冬格措纳湖畔的“守坝人”、玛多县吉日迈村的村民刘英带领祖孙三代在荒无人烟的高原湖畔间坚守了30多年……众多江源守护人的缩影,在绿色的光影中荡漾开来,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方寸天地。一代人离去,又有一代人追随,后来者仍在前赴后继。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在守护青山绿水的行动自觉中,不断坚定信心,奋力拼搏,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万里山河必将更加多姿多彩。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8月21日 第03版)

责任编辑:越玥
  • 美丽生态
  • 三农
  • 环境保护
  • 生态文明
  • 时政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