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

“三黄”清火,分攻上中下

2024年05月14日 18:53:40 来源:健康时报网

在中医理论中,清热泻火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因内火过盛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上火”,以红、肿、热、痛、烦等为主要表现。中医把人体脏腑分为上中下三焦。

单以实火来看,火在上焦,指心肺等人体偏上部位的火热征象,表现为口干、舌烂、唇裂、眼红、耳鸣及微咳;火在中焦,指脾胃部位有火热征象,表现为食不知饱或不思饮食等;火在下焦,指肝、肾、膀胱、大小肠等部位有火,表现为大便干结、便秘、尿赤等。针对这三种情况,中药里有针对性很强的药物,也就是“三黄”,即黄芩、黄连、黄柏。

黄芩、黄连、黄柏都是清热解毒的经典良药,能够有效清泻体内的热邪,分别治疗上中下三焦之病,在临床上有着显著疗效。其中,黄芩主入上焦肺经,以清泻上焦肺火为主,并有清热安胎、泻火止血的功效;黄连清中焦心胃之火,治疗因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等;黄柏专入下焦肾、膀胱经,擅长清利下焦湿热。清上中下三焦之火的中药方,也大多以此为基础组方成药,按君药的选择和含量不同,在上中下不同部位发挥清热泻火作用。

黄连上清丸,专清上焦火

该药含有黄连、黄芩等成分,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目赤、口鼻生疮等上焦火热症状。银黄片也可清上焦火热,该药成分为金银花和黄芩提取物,可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牛黄清胃丸,专清中焦火

该药含有牛黄、黄芩等成分,主要用于治疗胃火炽盛引起的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症状。

三黄片,能清下焦火

该药以大黄、黄连、黄芩为主要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作用,对大便干结、便秘、尿赤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清热泻火类中成药时,应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盲目使用。若服药后出现不适或症状无改善,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患者日常要注意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多喝水、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等。服用上述药物期间不宜同服滋补性药物,忌油腻和辛辣食物。中医认为,饮食是调理内火的重要途径,应该多食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炎作用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苦瓜、菊花茶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煎炸等食物,以免加重内火。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主任药师牛一民

生命时报官方网站

苦瓜黄豆煲鲍鱼

清热消暑

给大家推荐一款保健食疗方——苦瓜黄豆煲鲍鱼。

准备苦瓜1个,黄豆100克,鲍鱼3只,排骨100克,生姜5片,陈皮一瓣。先将适量清水煮沸,再将焯过水的鲍鱼及壳、排骨、提前浸软的黄豆、苦瓜去内囊切块,以及姜片、陈皮放入汤煲里,大火再煮开,改小火煲1小时即可。

苦瓜不仅是夏季佳蔬,又是一味良药。吃苦瓜以色青未黄熟时好吃,更取其清热消暑功效。

鲍鱼平肝潜阳,解热明目,补而不燥,鲍鱼壳清热平肝、滋阴潜阳。

许多素食者不吃肉也可以保持比较好的营养状态,就是因为他们懂得用大豆及其制品去替代肉类,大豆中的蛋白质也像肉类一样是优质蛋白,发酵的大豆制品就含有通常只有肉才有的维生素B12。所以真的不妨在平常的饮食中加点大豆及其制品。

配合生姜温中和胃,陈皮理气化湿,防止寒凉太过。

本汤禁忌

脾胃虚寒、夏季易腹泻之人慎食

健康时报网

责任编辑:陈浩然
  • 苦瓜
  • 黄芩
  • 黄连
  • 健康
  • 养生
  • 鲍鱼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