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传统银器制作焕新姿

2024年06月27日 14:55:49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汤润清 师源

捶打中雕梁画栋,把玩间描龙绣凤。日前,当记者来到遵化市的“银器小镇”马兰峪镇,近距离观赏银器手工打造工艺,不禁为能工巧匠们精湛的技艺所折服。

“遵化银器产业源于清东陵的修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遵化市马兰峪镇党委副书记杨晓东介绍,特别是从乾隆年间开始,一批批能工巧匠陆续在马兰峪镇一带落户,使皇家银器制作技艺在此得以传承,“目前,全镇有银器加工企业120余家,产业年销售收入10亿余元。”

遵化市魏永利金属工艺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利公司”)总经理魏永利是一名“银二代”。

“我的父辈就是制作银器的手艺人。那时,我们的产品以过去宫廷用的银首饰、银酒杯等为主,产品单一,实用性不强,消费群体小众。”魏永利说,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时,他便暗下决心,不但要传承好这门“赚钱吃饭的手艺”,更要担起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机的担子。

在永利公司的展厅内,大小、图案各不相同的茶壶及配套产品琳琅满目。

最好的传承是创新。魏永利和同行们在生产销售中发现,银器与茶文化相结合衍生出的产品颇有市场前景。于是,“银器小镇”的匠人们行动起来,从仿制到自主设计生产,从“傻大笨粗”到精巧美观,最终,通体发光、玲珑华美的手工银茶壶、银茶杯成为小镇的主打产品。

“如今,我们不仅能设计生产各类银壶、银杯1000多种,还可以进行定制化服务。”魏永利说,由于新产品将传统艺术之美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很快产品就俏销市场。

跑线、踩图、勾边……一组菊花图案便生动显现。在永利公司工作室内,银器师傅们正在进行银壶的錾刻制作。

“我们通过圆雕、浮雕、镂空等形式的不断转换,增加器具图案的层次感,让器具兼具工艺性和装饰性。”银器师傅杨淑英向记者讲解其中的“门道”。

36岁的杨淑英是位宝妈。“生完孩子就出来当学徒,如今是第7个年头,咱也算是老师傅了。”杨淑英说,有了这门手艺,月入三四千元。

魏永利介绍,近年来,企业陆续招收员工近600人,传承技艺的同时,也带动了就业。

“赵总,我这几十把银壶需要掐丝和点蓝,这就给你送过去。”接受采访间隙,魏永利不时接电话、谈业务。这次电话那头,是镇上大唐银器工坊负责人赵阳。

魏永利告诉记者,因为订单加工有旺季和淡季,公司虽有全链条制作产线,仍存在结构性“急加工、用工荒”,所以同行之间取长补短、延链补链势在必行。“我们负责银壶壶体制作,把掐丝、点蓝工艺交给合作厂家,节省了人力,生产效率提高三倍以上。”他说。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事半功倍。”杨晓东说,目前,在镇政府的推动下,银器制作行业各类资源逐步整合,产业链条更加完整。

责任编辑:刘欣蕊
  • 手工艺
  • 非遗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