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走市场看消费 漆扇摇出“国潮”风

2024年06月27日 14:56:22 来源:郑州日报 作者:安欣欣

以漆为媒、以扇为纸,水波荡漾间,扇面呈现出斑斓图案,似山峦、似星云、似湖海……漆扇的制作中,流动的色彩被定格,摇曳的不只是漆色,更是无法预设之美,出水便是独家定制的“孤品”。

近年来,“国风”热度持续走高。记者走访了解到,漆扇这一由水与大漆构成的艺术在仲夏时节再次走入大众视野,我市特色街区里“漆扇DIY”打卡体验店铺前门庭若市,商场内制作漆扇的手作店也成为人们纳凉休闲的好去处。

制作漆扇成热门打卡项目

“匀速旋转入水,使漆自然沾染到扇面。”“扇子这样下去可以吗?”“成功了,这个图案真美!”6月24日晚间,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内“意知手作”漆扇DIY体验区前围满了“打卡”的游客,如开盲盒一般的体验让实操者发出阵阵感叹。

“拿着漆扇拍照很好看!边逛街区边拍照,还能拿着扇扇风,实用又美观。”游客往往会记录漆扇制作过程,或是拿在手中同框拍照,而后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作品,这种“种草效应”也加速了漆扇出圈。

意知手作店主刘龙丹介绍,漆扇DIY制作过程并不复杂,选好喜欢的颜色,将大漆颜料滴入水中,轻微搅拌后将白色扇面放入水中,或旋转,或轻摇,不同的摆动方式和幅度获得的图案独一无二,各有千秋。国贸360商场北区的一家手作店店员介绍,漆扇受众群体多为学生,公司团建也会选择该项目,预计暑假期间体验漆扇的客流量将会更大。

除了让人们充分体验到国风的魅力,漆扇体验还提供了较高的情绪价值,十几元至几十元一次的消费承载着无限新奇感受。在“打卡”漆扇制作的队伍中,有着许多家长带领孩子体验这项寓教于乐的手工项目,市民高女士说:“漆扇制作起来比较简单,适合孩子们体验,也能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感受一下传统的魅力。”

传承千年的大漆制作手工艺

追溯源头,在央视2024春节联欢晚会上,歌曲《上春山》报幕时主持人手持的三把题字“上春山”的折扇便是大漆漂染工艺。今年春天,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宣传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在馆内设置了漆扇体验处,不少游客在体验时被深深“种草”,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在大运河博物馆做出了人生漆扇”。这股来自“漆扇”的风,便自此顺着大运河从扬州吹向各地。

在此后的“五一”假期,漆扇因成为“新中式拍照神器”再度火爆出圈。身穿旗袍或汉服、手拿一把漆扇拍照打卡,成为不少游客“五一”假期游的“标配”。在我市各大居民社区,漆扇也成了社区家庭活动的体验项目之一。

血脉觉醒,文化出圈。刘龙丹介绍,漆扇制作是基于非遗大漆工艺开发的一种现代创新工艺,因为运用了大漆颜料来制作,所以被称为漆扇。“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把漆扇这种创新形式的工艺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能够让更多人喜爱大漆工艺,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刘龙丹说。

漆扇,因何走红出圈?

这与漆染技艺下的“无法预计”之美息息相关。游客参与制作漆扇的技术门槛较低,只需将白色扇面置于调制好的色漆中,便能以漆为笔、以水为墨,一沉一提之间,山川水影跃然纸上。

“走红的漆扇,创新的文化。”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胡钰分析后指出,漆扇的走红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造出新的体验场景,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通过新的场景和体验,传统文化得以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传播,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

胡钰表示,如今消费多元化已成趋势,随着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权增加,消费将变得更加多元化,传统文化的新发展将有助于推动消费升级和文化消费的增长。生成式文旅产品和内容将会越来越“火”。

“让消费者参与到文化产品的创作中,不仅仅是被动地体验,还收获了体验感,收获了创作成就感以及作品。这些将共同推动文旅产业走向创新发展空间,推动文旅产业向‘人文文旅’转型。”胡钰说。

不仅是漆扇,从汉服、簪花等行头体验,到做瓷器、采茶叶等特色项目,带有国风元素的产品屡屡出圈,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文化味,而这股“国风”,不仅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更推动了都市消费市场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刘欣蕊
  • 手工艺
  • 非遗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