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成年人线上参与“抽赏”花掉两万元

家长想退款遭客服拒绝

2024年10月21日 17:16:03 解放日报解放日报

赵先生是一名模型爱好者。10月初,他偶然了解到有一款名为“千岛”的平台类应用软件,运营公司为上海必有回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该款软件搭建了交易平台,供多种小众爱好者寄售、购买商品。他在千岛App上主要使用的便是寄售功能。千岛App上还有个名为“奇货”的分区,入驻该分区的商家给用户提供抽奖等玩法。

一天早上,赵先生的孩子偷偷使用手机,在被发现前的10分钟内,竟在这款软件“奇货”分区内花费了2万元。赵先生想退款,被拒绝了。

孩子10分钟花费近两万元

10月13日早上7时多,赵先生刚睁开眼,看到自己年仅7岁的孩子拿着他的手机,不知道在捣鼓什么。凑近发现,孩子正在千岛的“奇货”分区玩“抽赏”游戏,看到赵先生醒了,嘴里喊着“爸爸!爸爸!我帮你抽到高达啦。”本来没当回事,直到赵先生翻了软件记录才发现,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孩子在同一款“抽赏”中竟已花费了近两万元,抽到了一些高达模型、抱枕等。

赵先生问孩子:“你怎么会(抽赏)的?”孩子答,看到爸爸平时喜欢玩这款软件,想“帮爸爸抽到好的高达”。

孩子花掉近两万元,赵先生既无语又着急。他拨打了入驻商家的客服电话,希望能将孩子误操作的支付订单取消,退回这笔大额支出。没有看管好手机,赵先生知道自己也有责任,在跟客服沟通时,委婉表示,不能全额退款的话,退一部分也可接受。可客服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赵先生的诉求,并不在意是否未成年人下单,也未要求赵先生提供未成年人操作的证明,而是直接表示“一番赏”抽过了概不退款。赵先生转而致电千岛App的官方客服,对方称,平台无权退款,赵先生需自行与商家沟通。对这样的结果,赵先生难以接受。

2022年1月10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提到,盲盒商品实际价值应与其售卖价格基本相当。普通款商品与隐藏款商品的成本价格差距不应过大。盲盒经营应坚持小额、非现金属性,单个盲盒商品的售价一般不高于人民币200元。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通过销售现场询问或网络身份识别等方式,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但在千岛App的店铺进行线上抽赏时,并无人脸识别、本人生物信息确认等措施来识别消费者是否为成年人。

试抽假概率诱导消费?

记者点击千岛App,注册登录后,首页下方弹出“未成年人模式”的弹窗。关闭后,App下方功能栏中央位置就是赵先生提到的“奇货”,主页有一条“一番赏/抽盒机说明”,点图标后提示显示称销售形式类比线下拆盒且存在概率性,属于已损坏包装,非质量问题不支持退换货,还提到“未成年人禁止购买”。

在赵先生孩子下单的千岛App店铺“AG潮玩”店,记者看到,店铺对于“抽赏”行为介绍称,“本产品为在线体验商品,用户购买一番赏的纪念卡次数,获取赠品,则完成在线抽赏(即明确一番赏内具体商品)后即为消费完成,仓库根据用户购买的纪念卡获取的赠品直接发货,确认收货后完成交易。”“AG潮玩”店铺已有近两千用户关注,数百款抽赏产品,以高达为主,单抽售价超过100元的“赏”逾40款,最贵之一是199元抽一次的“马甲E”。

记者点击进入“马甲E”的界面,主页显示,消费金额每日限制3万元。赠品中,一共有A、B、C、D、E、F、G、H赏8种赠品,市场参考价均标199元。但实际上,赠品A赏是流通价格为5000多元的“MB GNR-001E GN Arms E型”,B、C、D赏也是高达模型,流通价格分别是2000元、200元和100余元。其余赏赠品无流通价格,记者在其他平台搜索相关产品,市场价仅为几元至数十元。

页面上还提供了“免费试抽”按钮,记者注意到,试抽页面上方显示“奇货真实随机”,记者仅仅试抽了6次,竟有3次抽到A赏的高达模型,显然不符合100抽仅有1个A赏的概率,是一种诱导下单的手段。

可向平台或商家主张撤销

在黑猫投诉平台,记者搜索该款App发现,未成年子女高额消费无法申请退款引起的投诉占据相当的比重。在大量投诉中,已解决的寥寥无几。遭遇此类情况,家长只能咽下苦水吗?记者就相关问题咨询了法律专家。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邢鑫认为,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7岁孩子自己花20000元抽奖的行为显然不符合该法律规定,父母可以要求退款。同时,他提到,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抽奖消费20000元的行为明显超出了与其年龄相等的辨认识别能力,故该民事法律行为并不必然有效。该行为必须要经过法定代理人的事前同意或者事后追认,才能对该未成年人发生法律效力。换句话说,未成年人的父母如不认可孩子抽奖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向平台或商家主张撤销。

邢鑫建议,如果商家拒绝,可向消费者保护机构、平台方投诉,或通过司法途径进行救济,但家长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据材料。此外,邢鑫提到,商家应该采取一定实际限制措施来限制未成年人消费,例如人脸识别,实名制认证等,而不单单只是标注禁止未成年人消费。仅仅标注禁止未成年人消费,难以证明商家尽到了合理审慎的义务。


责任编辑:张阿嫱

未成年人退款

热点新闻

多姿多彩迎国庆

中国城市报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