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青云、跃龙门、上将军”……连日来,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龙门港镇上年味渐浓,处处洋溢着新春的喜悦与希望。农家忙着晒红鱼年货,身着红色喜庆衣裳的游人熙熙攘攘。
龙门港镇所在的龙门群岛,是广西唯一的群岛。龙门港镇位于钦州市茅尾海出海口,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与龙门大桥的交汇点,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又十分优越。
经过多年的发展,龙门港镇从昔日的小渔村,已变成一个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出海口小镇,处处呈现出振兴发展的蓬勃生机。
特别是,2025年新年伊始,平陆运河建设持续火热,令这个出海口小镇更是看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当前,龙门港镇正依托平陆运河入海口、龙门大桥、龙门群岛等资源优势,打造一批滨海文化旅游项目,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积极融入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致富路。
游客来采购买年货。龙茵铭摄
做活文旅业态 塑强滨海特色
海的滋味来到舌尖,如何呈现?龙门港镇的居民有自己的答案。
1月17日一大早,70岁的张有荣便张罗着晒起红鱼。“这批红鱼很靓的,味道好,全部都被订完啦!”张有荣边忙边说,赶着天气好多晒鱼为发货做准备。
门前一片空地上,被修整成板形的红鱼整齐地晾晒着,鱼味飘香,溢出的油脂在阳光下闪着光芒。
游客闻“鲜”而来。“晒的是什么?”来自辽宁的游客谢莲瞧见忙碌的张有荣进进出出,被吸引着上前观看,掏出手机拍照留念。
热情的张有荣接待着进门的游客,向她们介绍着自己的海产品:“肉质很鲜美的,炒菜、炖煮都可以的,很多东北的游客来买。”
2024年12月29日,随着龙门大桥的通车,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跃龙门”。
据介绍,作为北钦防一体化的重大基础设施支撑项目,龙门大桥项目通车后,打通广西滨海公路的“卡点”,缩短防城港与钦州港的行车距离,对促进北钦防一体化和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家的海产销量比以前多了一两倍呢,订单源源不断!”在龙门港镇土生土长的张有荣成为见证者和受益者,她笑着回答:“准备过年啦,要备多点红鱼做年货!”
在一旁挑选干货的游客谢莲和朋友有着一样的感想:“这里可以亲近大海,吃吃海鲜,我们玩得很开心!”
龙门港镇自然景观独特,海上风光秀丽,海产品资源丰富,有大蚝、青蟹、对虾、石斑鱼等渔业“四大名产”。
“带领群众转产转业增加收入,不仅要算好百姓的眼前账,也要算好长远账。”钦南区龙门港镇镇长黄可明表示,该镇全力把渔业和旅游结合起来,做活文旅业态,塑强滨海特色,带领群众走出致富路。
龙门大桥与碧水蓝天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赵冠雄摄
盘活优势资源 推进多域融合
春节将至,从南宁来龙门港镇游玩的陈荣桃与50多名团友在将军楼旁忘情合影。
“以前也来过很多次龙门港,这次是专门过来体验开通后的龙门大桥的。”陈荣桃笑着说。
龙门港镇旅游资源丰富,“七十二泾”“玉井流香”“青云梯”“跃龙门”“将军楼”“蚝宅”“中流砥柱(亚公山)”、景公庙、郭文辉旧居等特色旅游景点和渔村风情文化。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端午赛划龙舟、游花船的传统流传百年。
活态化展示非遗民俗、多元化创新消费场景、系统性修缮古居民宅……近年来,龙门港镇整合岛镇产业、旅游、文化、生态等资源,打造特色海洋小镇,推动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水师衙门、龙门老街等一批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步青云、跃龙门、上将军”旅游线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记者沿路盘旋而上,和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们一起探索青云梯、将军楼、蚝宅、“玉井流香”等“打卡”点。沿途不时有当地居民摆摊售卖海产品、糖水,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附近的铺主郭女士说:“龙门大桥开通之后来买海鲜的顾客多了很多,我们尽可能多准备些海产供大家挑选。”
“深入挖掘龙门港镇的文旅特色,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呈现龙门港镇的独特文旅优势和厚重海岛文化。”龙门港镇党委书记邓享流说。
龙门港人以海为生,有着养蚝吃蚝的传统,对吃蚝有独到见解与工艺,“龙门港镇蒜蓉大蚝制作技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4月,“钦南区龙门港镇——借平陆运河东风,助力蚝乡发展”入选2024广西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正在建设中的海上集散中心。赵冠雄摄
聚焦产业振兴 筑牢项目支撑
从龙门港镇码头出发,乘坐12分钟的船,记者来到正在建设的海上蚝排集散中心。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加班加点抢工期赶进度,确保项目尽早落地投入运营。
目前,龙门港镇居民经济收入以渔业为主,有80%的人口从事渔业生产,主要为海水养殖和远洋捕捞。
2024年,全镇海水养殖总面积约1.36万亩,总产量5.93万吨,总产值为3.86亿元。其中,大蚝养殖8525亩,产量5.20万吨,产值1.87亿元。
龙门港镇积极引导群众转产转业,在海上新建渔家乐,把养殖和旅游结合起来,渔民可以带游客出海垂钓、吃海鲜、游七十二泾。开设民宿为文旅产业服务,目前已有5家民宿投入运营,一批民宿和饭店正在建设当中。
“积极推进海上蚝排集散中心建设和酒店民宿发展,目前镇上营业民宿共6家,有效带动渔民增收、产业发展和文旅融合。”邓享流介绍。
在集散中心周边,记者在现场看到,大蚝新型抗风浪浮筏装整一新,亟待出海养殖。
据介绍,龙门港镇积极推广大蚝新型抗风浪浮筏,稳步推动龙门港海上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成立村级集体经济——钦州龙跃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推进海产品加工和海产品包装图纸设计,持续提升龙门港大蚝品牌知名度、竞争力。
2024年,当地还争取200万元资金,新建了一家村集体经济项目海产品加工厂,不仅增加了4个村委的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一批当地群众就业,更为龙门港丰富的海产品深加工闯出一条新的路子。
如今的龙门港镇,历史古韵与高质量发展活力在这里交织碰撞,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果显著,乡村振兴的步伐愈发坚定。
下一步,龙门港镇将举全镇之力推进整岛开发工作,优化资源配置,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实施文旅先导工程项目,完善文旅配套设施,大力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研学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文旅产品体系,探索龙门岛建设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推动龙门岛旅游景区形成旅游业态。(陈燕、赖昕)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