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正值北方小年,家住河北石家庄桥西区的居民陈丽吃完早饭,就带着孩子前往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赶非遗大集。“一是采购非遗年货,二是让孩子体验下传统手工技艺。”陈丽说。
精心装扮的群艺馆大厅喜气洋洋,早已挤满了人。“你闻闻,这个荷包的味道很特别,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这手太巧了,剪什么像什么”“这个手工绣制的猫头靴还有小一号的吗?”……在摊位前,不少市民仔细选购着心仪的年货,传承人也和顾客积极互动,一脸喜悦。
转了一圈,陈丽停留在鹿泉传统手工布艺摊位前,各式各样的布艺挂件让她和孩子看花了眼。“这个鱼的挂件摆在客厅,那个柿子的就挂在书房吧。”和孩子商定后,陈丽买了两个,鹿泉传统手工布艺传承人马丽坤随即补上备货。
“早上9点之后就没闲过,这会儿正是人多的时候。”马丽坤介绍,她的这些布偶、挂件既实用又美观,充满了生活气息,五彩的配色特别契合春节的氛围,受到大家的喜爱。
活动现场,一系列非遗互动体验活动同步开启。剪纸、烙画、活字印刷、套色印章制作等体验区人头攒动,大人小孩齐动手,将创意与技艺结合,集齐3个印章还能领取春节礼品。
非遗美食区的糖画最受孩子欢迎,糖画艺人以勺为笔、以糖为墨,转瞬之间创造出各种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引得孩子拍手叫好。大人则驻足藁城宫面、丽阳晒醋、井陉实打石酒等摊位前,忙着采购年货。
“口味地道、真材实料,群众认可度非常高,这次带来的产品卖得差不多了。”丽阳晒醋摊位负责人袁慧舟介绍,这两天,他们还报名参加了在河北正定举办的京津冀非遗市集,增加曝光和销量,持续打响企业文化品牌。
京津冀非遗市集作为正定“2025古城过大年”春节系列活动之一,来自京津冀三地的50项特色非遗项目,从南城门北广场到广惠路一字排开,场面十分壮观。北京木版年画、天津煎饼馃子、正定宋记八大碗、灵寿花馍等非遗项目的摊位前,不少游客停下来体验、品尝、购买。
“这个蒜香冬菜是咸菜吗?”“第一次见这个,怎么个吃法?”……面对一连串疑问,天津蒜香冬菜制作技艺传承人李钧给游客普及起了吃法。“买年货的同时还能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真长知识!”石家庄游客陈涛买了两罐,准备回家尝试一下。
提起非遗市集对非遗产品销量的带动,李钧感受颇深。“到正定游玩的人非常多,我们从白天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冬菜的销量十分可观。”李钧说,通过这次京津冀联动,他不仅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也推广了天津特色产品,一举两得。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