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

协和医院同日为两名患者“换心” 累计1300例心脏移植手术形成“武汉方案”

2025年02月11日 16:38:44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罗兰 彭锦弦 刘坤维 聂文闻

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同日为两名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换心”。

新春伊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一天之内完成两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2月7日中午至凌晨,当来自广东、湖南的两颗供体心脏陆续抵汉,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夏家红教授带领团队,连续为两名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成功植入救命心。截至记者发稿时,两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正在平稳康复。董念国教授介绍,该团队自2008年9月至今,已累计完成1300余例心脏移植手术,从术前、术中、术后到排斥免疫研究,探索出一套中国心脏移植的“武汉方案”。

两名终末期心脏病患者

跨省求医

62岁的李女士(化名)因终末期心脏病,生命危在旦夕,从杭州辗转至武汉。“先是胸闷气喘,慢慢开始坐立难安。”李女士回忆,自2019年被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后,她坚持进行规范药物治疗,无奈症状不断加重。2024年8月,李女士心慌胸闷难以平卧,已经伴有多种并发症,在当地医院进行ICD(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手术后未见明显改善,当地专家一致推荐她来武汉协和医院求治,抓住“心”生的希望。

另外一名心衰患者则是来自江苏的44岁谢女士(化名),她因严重的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已进行药物治疗14余年。近两年,她的症状加重,曾多次昏厥,为求一线生机,全家辗转从南京赶到武汉求医。

两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

“同日展开”

2月7日凌晨,董念国教授团队接连得到好消息,根据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匹配结果,广东、湖南两地有合适心源。医院立即派出两支“护心团队”奔赴当地,将宝贵的心脏供体安全护送到院。7日12时,当救命心刚刚落地武汉,在协和医院手术室内,董念国教授、夏家红教授带领苏伟教授、王国华教授等二十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移植团队,已开始紧张的术前准备。

12时30分,第一台心脏移植手术正式开始。专家们屏息凝神,迅速建立体外循环,精准切除病变心脏并修剪供体心脏,随后植入供心并精细吻合。

14时34分,一颗新心在患者体内强有力地搏动,第一场生命接力完成。

22时,第二台心脏移植手术开始,24时18分,体外循环停机,新的心脏同样开始自主工作。

至此,两台心脏移植手术成功实施。

协和团队累计完成

1300例心脏移植手术

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心脏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之一。2008年至今,协和医院完成心脏移植1300余例,其中儿童心脏移植突破200例,已成为全国实施儿童心脏移植例数最多、质量最优的医疗机构,心脏移植术后5年生存率达89.1%,儿童心脏移植数量与质量超过国际平均水平。

董念国教授介绍,协和医院独创“边缘供心”理论、改进供心保护方法,优化评估、辅助、抗排策略,以一套系统的心脏移植技术体系,为患者个性化设计术式,不断提升手术成功率。早在2022年,协和医院同日完成三台儿童心脏移植,而本次同日实施两台心脏移植,是该院践行“中国心脏移植方案”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据了解,协和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创建的供心保护新技术,解决了供心长时间远距离转运的技术难题。他们发明的供心转运装置,获得3项中国专利。这项技术实现了精确控温、缓冲保护、内稳定监测等智能化功能,可减轻转运过程中的理化损伤。供心取下转运期间处于缺血状态,运用这一技术,可将供心冷缺血时限由4小时提升至8小时。通俗地说,过去供心来源地距离不能超过4小时,现在可延长至8小时,大大提高了边缘供心利用率。

团队还创新了儿童心脏移植新术式。与国际同类手术相比,团队创建的心脏旋转移植技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缩短,成功率更高;团队还创建了一站式杂交同期心脏移植,简化了手术程序,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肺灌注损伤。

协和医院院长夏家红教授表示,协和医院在心脏移植领域不断加强术前精准评估、提升供心保护标准、优化疑难危重症手术方式、推进术后排斥反应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心脏移植“武汉方案”。


责任编辑:张阿嫱
  • 心脏移植
  • 协和医院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