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首届CBA俱乐部杯在西安落下帷幕,上海男篮以89比80击败新疆队,将冠军奖杯连同200万元人民币冠军奖金收入囊中。上海队外援布莱德索则凭借在下半时独得31分的表演收获FMVP(总决赛最佳球员)。
对于上海队和CBA联赛而言,这都算得上是一个历史时刻。上海队上一次在CBA夺冠,还要追溯到遥远的2001至2002赛季,在那个赛季,初出茅庐的姚明带领上海队加冕CBA总冠军。在23年之后,上海队成为CBA历史上首个达成联赛+杯赛“双冠王”名号的球队。而作为CBA联赛30周年推出的全新赛事,CBA俱乐部杯在面世的首个赛季就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尤其在淘汰赛及决赛举办地西安,这座没有CBA球队的城市对全新的杯赛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在淘汰赛期间,共有4.5万人次入场观看比赛,场均上座率接近85%;其中山西队对阵北控队的四分之一决赛、山西队对阵新疆队的半决赛上座率超过90%;决赛上座率更是高达98%。俱乐部杯赛让更多所在地没有CBA球队的球迷多了在家门口观看高水平篮球比赛的可能,而这样火爆的球市显然也是CBA联赛所需要的。
对于各参赛球队而言,杯赛的锻炼意义同样不小。虽然受国家队集训任务影响,很多球队没有办法以最强阵容出战,但和热身意味浓厚的季前赛等比赛相比,绝大多数球队还是愿意以现有阵容“真刀真枪”拼一下的。CBA官方对于俱乐部杯的定位相对明确,这就是各支球队的练兵场,从比赛时长的缩短到外援使用人次的增加,再到对参赛球员年龄限制的放宽,都可以看出这项赛事的实验性质。
少了常规赛战绩的压力,各教练在使用年轻队员时没有太多顾虑;而在外援使用人次增加到4节8人次后,比赛的精彩程度也不会减少。在俱乐部杯赛的舞台上,球迷们既看到了年轻球员的表现,也欣赏到了洛夫顿、布莱德索等优秀外援的发挥,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联赛相比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更为重要的是,即便是杯赛的赛程短、偶然性大,冠军含金量不如总冠军,但正所谓“蚊子再小也是肉”,冠军头衔背后的荣誉感还是足以驱使所有球员付出更大的努力。在过去几个赛季,CBA联赛对于常规赛赛程作出了各种尝试,联赛轮次太多容易让赛程显得冗长,无论是球员还是球迷都很难提得起兴趣;联赛轮次太短又难以满足赞助商权益。俱乐部杯的出现成为了新的解题思路,在赛季中段增加一项争夺冠军头衔的杯赛似乎是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
当然,作为首次出现的新鲜事物,俱乐部杯赛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不少,奖金的分配是否合理?贡献国手多的俱乐部是否需要相应补偿?如何让比赛变得更激烈精彩?这些都需要联赛管理方进一步解决。不过从本赛季杯赛的效果来看,进入而立之年的CBA还是作出了一次正确的尝试。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