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卫生监督所、雁塔区长延堡市场监管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西安雁塔仁济医院存有过期药品的问题。经当地卫生、市场执法人员现场核查,发现该院二楼输液治疗室急救推车中存放有过期药品,执法人员对过期药品进行了现场扣押。雁塔区卫生监督所已责令医院停业整顿,对其诊疗行为规范性进行核查。雁塔区长延堡市场监管所已对该院立案调查,并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过去医院出现过期药,多由工作人员疏忽所致,比如药品库盘点疏漏、科室交接流程不规范、少量药品被遗忘在角落没有被发现、三查七对制度落实不到位等。这些原因导致药品过期,后果也很严重,也应得到严肃处理,但通常属于责任心不强和规则失守等,尚未发现故意和放任药品过期等行为。
从目前曝光的举报内容看,这起事件的不同之处,在于医院或许带有“故意”。假如举报的内容属实,该院不仅长期无视过期药,而且形成了一整套应对检查的办法。比如,医院对于过期和临期药,仅是打勾记录而非实际更换,甚至在明知药品过期的情况下,通过篡改药品有效期记录、跨机构调取新药填补空缺等手段来应付检查。尽管医院相关人员声称“检查提前打招呼”“周末不会来检查”等未必属实,但至少可以肯定,该院对于药品管理和用药安全的态度十分轻慢,并熟悉监管套路,对于监管应变有方。
导致药品过期的原因不同,处理和防范措施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对于这起事件,调查首先要判断出现过期药究竟是出于疏忽还是出于故意。如果属于故意放纵药品过期,性质上就要严重得多。还要看到,临期药价格很低,过期药回流也存在黑市,购买临期药和使用过期药可牟取较大利益,因此有必要调查这方面是否存在猫腻。
医院“不怕查”过期药的底气来自哪里,是一个更不容忽视的问题。监管部门与医院之间是否存在“默契”值得追查,即使不存在“默契”,仅以监管规律被医院掌握而论,也意味着对这家医院的药品监管方式过于单一,飞行检查等方式并没有得到充分和高效利用。值得肯定的是,此次事件由内部人员曝光,再次证实内部“吹哨人”的重要性。这起事件是反思药品监管方式的典型样本,不足之处和值得肯定的地方都值得深入思考。
以发展的眼光看,目前公众已能够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药品追溯信息查询”模块,查询到部分通过医保结算的药品追溯信息,2025年6月底前实现药品追溯码全场景应用。药品追溯码不仅可以帮助公众了解药品的“前世今生”,而且也是药品监管的重要新工具,监管人员只需扫码,临期和过期药以及药品的流通轨迹等,都会一览无遗。这起事件提醒社会,药品追溯信息查询须加快推广普及进度。
药品尤其是急救药品关系到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即使是出于疏忽导致药品过期,也需严格追查。出现过期药若出于故意和放任,或许不能单纯当作过期药事件来看待,是否带有故意使用劣药和假药等性质,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期待相关部门和医疗系统以此事件为契机,采取措施织密药品监管网络,将导致药品过期的老漏洞和新漏洞一并堵死封牢,让每盒药都经得起检验,进一步守护好患者的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