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交通

海拔4600多米,为钢轨“把脉”

2025年02月21日 17:15:34 来源:人民铁道网

2月17日一早,海拔4600多米的青藏铁路清水桥站寒风呼啸,气温低至零下13摄氏度。在格尔木工务段探伤车间清水河探伤工区院内,六七名职工列队待发,他们身后放着准备好的钢轨探伤仪、检查锤等工机具。当天,他们要对清水桥至楚玛尔河区间的钢轨焊缝进行探伤。

“春运到了收尾的关键阶段,今天探伤区间长、任务重,大家要集中精力,不要留下任何隐患。”呼呼作响的大风中,工区青年突击队队长孙亨利大声说。几分钟后,工程车载着人员机具,向作业区间驶去。

春运期间,格尔木工务段加密对线路易发冻害区段的钢轨探伤频次,逐段逐站对道岔尖轨、心轨、翼轨,以及道岔导曲部分、岔后附带曲线等重点设备钢轨焊缝质量进行全覆盖探伤检查,将检查出的各类隐患统一纳入问题库,及时予以整治,确保线路设备安全稳定。

9时30分,“天窗”命令下达,钢轨探伤开始。

“探伤不能有一丝马虎,看波形图时要认真仔细,尤其是焊缝和接头处的波形图,要反复观察。”孙亨利叮嘱道。在他前面,职工李法旺正手推钢轨探伤仪缓缓前行,附近还有一名职工负责查看钢轨焊缝外观,一名职工负责记录冻害位置和波形数据。

每走几步,孙亨利便俯身在钢轨上,用检查镜检查钢轨底部是否有伤损裂纹,并不时拿起小型钢轨探测仪,认真查看刻度。

“冻害一旦形成,钢轨就会出现高低不平,影响旅客的乘车舒适度。我们每天都争分夺秒,努力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孙亨利说。

据孙亨利介绍,钢轨探伤需要眼到、心到、手到,检查过程中要一次次俯身弯腰。为做到隐匿部位的全面检查,有时候他们要手执检查镜,手扶着钢轨,脸也几乎贴上了冰冷的道砟。

为了不影响探伤手感、确保探头的压力适中,李法旺索性摘掉了手套。他捏着探头反复查找,双手很快被冻得通红,但检查一刻未停。

时间飞逝,11时30分,当日“天窗”结束,职工们带好工机具有序撤出围栏。此时,他们的面罩、眉毛上早已结上了一层白霜。

责任编辑:张阿嫱
  • 青藏铁路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