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开盖换瓶酒被曝光后多店铺关店或清空账号,仍有平台在售

2025年03月18日 13:15:04 来源:新京报 作者:秦胜南

今年“3·15”期间,新京报记者调查曝光线上平台隐蔽售卖开盖酒、换盖酒、换瓶酒、拆盒光瓶酒等产品包装不完整的酒类产品,这些酒多为名酒大单品,往往以极低价吸引消费者。记者注意到,目前有店铺已显示关店,还有一些发布此类视频的账号更名并清空相关内容。不过仍有二手交易平台在售开盖酒、换瓶酒等。

多店铺关店或清空账号

今年3月14日,新京报发布《隐秘交易的“低价名酒”:声称开盖、换瓶后出售,只卖老客户》一文。文中提到,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多个电商平台、二手交易类平台以及社交类平台,一些所谓的“名酒核心畅销单品”开盖酒、换盖酒、换瓶酒、拆盒光瓶酒等被隐蔽售卖,价格低至原装正品的一半。

这类被破坏原厂瓶装的白酒,不乏习酒、郎酒、剑南春等名酒旗下的大单品。不过,这类产品的售卖较为隐蔽,有的平台称只卖老客户,有的平台则让私下聊。

比如,记者在某电商平台名为“振华酒业”的店铺中看到,图片显示为剑南春等多款名酒产品,其产品信息介绍中并不直接写品牌名,而是以拼音替代,如“裸瓶 JNC浓香型52度6瓶”。当其咨询一款开盖酒产品时,卖家称非常规产品不卖新客户,“开过瓶盖的,第一次就来买我这种东西,你这么信得过我?我还怕你喝坏肚子来我这里恶意搞事呢”。

开盖酒是指销售前被提前破坏原包装并打开瓶盖的白酒产品,卖家扫码抽奖后再将瓶盖盖上或者用自购瓶盖盖上,以开盖酒或换盖酒的名义销售的白酒产品,还有的会直接将酒倒进不带任何包装的玻璃瓶,卖换瓶酒。除了开盖酒,还有卖家售卖的名酒自称是“无损开瓶,扫过红包,刮码”,而这类产品通常是盖子被暴力拔下来,扫码后再整个儿装回去复原。

比如账号名为“空白格”的作品中,发布多条“无损”名酒到货的视频,视频中博主会介绍“无损程度”。比如2月7日发布一则无损习酒感恩98酒。视频中称“只是把盒子的‘耳朵’去掉了,还可以扫红包(积分),1240米(米,网络用语:同元的意思)到家”。当私信问询如何购买时,客服则回复加私聊方式。此外,还有在某社交类平台,账号名为“口粮酒推荐官张sir”发布的视频,包括怎么做无损酒的内容,当在后台留言如何购买,其回复“撕”(撕,网络用语:私聊的意思)。

为了让消费者对其产品“正品”信以为真,卖家往往会用“套品鉴酒费”“套扫码红包”等各种理由。然而,无论何种理由,这些酒的本质都是被卖家破坏了商品的原包装,绕开验真溯源系统,真假难辨,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同时,由于开盖密封性差,也隐藏着食品安全隐患。

3月17日,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上述被曝光的店铺有的显示已关店,有的账号更名并清空了相关产品的所有视频。此外,记者也在多个平台搜索开盖酒、换瓶酒等,未有相关信息显示。

仍有平台在售

记者搜索发现,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仍可以看到有开盖酒、换瓶酒等多个店铺显示在售,如“金华鼎誉老酒”的店铺,售卖标称2024君品习酒价格(换瓶酒)488元,卖家在产品介绍中称“自家品鉴会的换瓶酒,保真,假一赔十,厂方需开瓶收回,所以要换瓶”。售卖的换瓶酒为装在透明玻璃瓶内,瓶身上贴有标签“君品”,无其他产品说明。搜索该店铺还发现显示售卖“2022年习酒红喜宴,开盖”酒等。

3月17日,某二手交易平台仍可搜到店铺售卖开盖酒、换瓶酒。平台店铺截图

据悉,二手交易平台规定售卖酒类等,经营卖家需要上传经营资质,有平台客服称不建议售卖开封后的酒。记者注意到,上述“金华鼎誉老酒”的店铺上传的经营者营业执照信息显示,公司名称为“金华市婺城区鼎誉酒业商行”(个体工商户)。

事实上,酒被开盖卖、换瓶卖、拆盒卖,在行业内并非新鲜事儿,这都是白酒行业利益博弈下的灰色产物,虽低价吸引消费者,但风险极高。

今年1月,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河南省消费者协会、山西省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出提醒,开盖酒、换瓶酒、光瓶拆分酒等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

四川省消委会律师顾问团律师王轶认为,开盖酒、光瓶酒销兜售行为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严重损害市场秩序,助长了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钟兰安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销售上述商品行为违反了我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可能造成产品受到污染,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属于违法行为。即便告知消费者开盖、换瓶、去包装等,商家也不能免责。上述违法行为具有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执法部门应当予以严厉打击,消费者依然可以要求退款和相应的赔偿,若造成了消费者的人身伤害,理应根据实际损失进行赔偿。

责任编辑:张阿嫱
  • 开盖换瓶酒
  • 3·15
  • 消费者权益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