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好“绣花”功夫 织就善治画卷

打造高质量党建引领宜业宜居“人民之城”建设雄安场景

2025年03月24日 10:48:23 中国城市报河北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

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鸟瞰。

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考察时强调:“要同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从一开始就下好‘绣花’功夫,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雄安新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人民城市建设方法路径,构建“党建引领、多位一体、三治融合、数字赋能、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凝心聚力建设美好幸福“未来之城”。

近年来,贤溪、罗河、双文等社区获评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社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全国社区党建案例征集最佳案例等荣誉。

坚持党建引领

构建精简高效社区治理机制

雄安新区把社区治理机制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持续健全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制度,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整体水平。

构建基层治理新架构。在新建片区探索实行“新区—片区”两级管理机制和“新区—片区—社区”三级服务模式,把社区内的党建和政法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根据单位分布、居民数量、管理需要等,划分208个社区治理网格。在社区、网格、楼栋设立党组织,推动形成“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体系,成立网格级党支部97个,将2800余名回迁党员充实到社区网格,成立“雄安共配”行业党支部、“车手微家”快递小哥党支部等各领域党组织,夯实基层治理组织基础。推动三县全面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认真落实党组织设置有关规定,科学研判分析,将超大社区党支部升级为社区党总支或党委,提升社区基层党组织能动性。

推行基层治理新机制。指导三县和新建片区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强化片区管委会和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完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政策、部署工作、督办任务、推进落实。积极构建“1+3+N”一呼联应工作机制,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物业、建设、执法部门为常驻单位,多个党建联建单位联动共治,有力推动资源服务下沉,将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建立民情、政务两本台账,推行问题、资源、责任三张清单的“两台账、三清单”管理制度,探索群众点单、高效办单、全程督单、书记问单、群众评单的“五单工作法”,打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两级党建服务阵地,实行三级代办(党群办、小区办、上门办)工作制度,打通治理“最后一米”。

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深化“一社一品”社区党建工作,挖掘和培育一批创新性强、实效突出、可供推广的党建品牌,以党建为引领、业务为抓手、品牌为载体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开展“十佳社区党建品牌”评选活动,指导培育社区党建品牌48个,推出“文营初心”等一批特色社区党建品牌,以品牌创建为载体,持续增强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坚持多位一体

构建多方参与协同治理格局

雄安新区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协同治理共同体。

以专业化社工队伍夯实治理根基。创新推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四专四化”机制,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培育雄安城市“绣花人”,夯实基层治理的人才保障。专项渠道选优,推动配备规范化。聚焦向城市管理转变需要,采用长期动态足额标准来配备社区工作者员额,适度超前储备,配强社工骨干力量;坚持“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以上的标准配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笔试、面试,打破时空局限,提高招聘质效。专业素能提升,推动培育立体化。构建“新区示范培训、县和片区骨干培训、社区兜底”全员培训的分级培训体系,编制《雄安新区社区工作者培训教材》等标准化课程体系,创新“陪伴式”人才成长模式,培训提升社工专业素质,2024年新增持证人员56人,持证比例达66%,同比提升19%。专职管聘考评,推动管理科学化。完善薪酬待遇体系,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探索将社区工作者骨干纳入事业编制管理,打通职业晋升“天花板”。专注群众需求,推动治理现代化。坚持社区党组织引领,引导广大社区工作者争当基层治理排头兵,聚焦群众需要提供精细服务,切实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

以组织化参与汇集社会力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各类群体纳入社区治理体系中,聚力共建美好家园。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物业委员会、楼门长、物业服务公司、综合服务站等协调联动的“多位一体”社区治理体系,以社区党建联席会议为依托共商社区事务。社区党组织牵头培育“望仔书社”等社团组织80余个,培育“萤火虫”“小螺号”等社区志愿者服务子品牌200余个,注册志愿者9000余人,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常态化服务体系,实现党组织领导下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以立体化党建联建凝聚治理合力。印发《关于开展新区本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的通知》,组织新区49个单位党组织和12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与社区党组织深入开展结对共建,报到党员通过加入志愿服务队、进入社区网格员队伍等形式,主动参加社区的各类活动和志愿服务,累计帮助社区解决问题80余件。新建片区社区党组织累计与93家驻区企业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梦想书坊”“暖心驿站”等一批共建的惠民项目落地。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常态化联合开展志愿服务等各类社区活动,推动社区、物业以党建联建形式建设运营社区食堂2家,解决部分社区老人和疏解人员“一餐热饭”难题。打造党建联建“暖心物业”,4个物业公司党支部实现社区“两委”、物业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坚持三治融合

加快推进回迁群众村民变市民

雄安新区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共同发力、有机融合,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强化法律权威地位,发挥德治激励约束作用,健全完善基层组织自治制度,帮助回迁农民尽快适应城市生活。

以自治促和谐。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建小院圆桌会、小马扎会议、社区议事厅、睦邻驿站等新形式新载体,畅通群众参与治理渠道,培育“马扎议事会”“百姓客厅”等议事协商品牌。完善民情议事制度,将居民建议、代表提议、小区商议、党组织审议、议事会决议、群众评议“六议工作法”与“1+3+N”一呼联应工作机制相结合,实现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群众的事群众办。吸纳优秀的原村“两委”干部到楼门长队伍中来,通过组织居民通过小范围的民主协商的“微治理”模式解决实际问题,在矛盾纠纷调解、新思想新家风培育、群众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帮助社区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

以法治定规范。创新“一支队伍管执法”模式,统筹现有编制资源,在新建片区构建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处、综合执法大队、执法中队、社区网格“1+1+N+X”综合行政执法模式,实行“委(处)队合一”体制,建立起与新区各部门、三县之间协调联动、扁平高效执法机制,实现跨领域、跨部门、全覆盖综合行政执法,全面充实基层治理力量。积极推进社区法治化建设,建立法官、检察官、律师社区值班制度,成立网格法庭,联合“三官一律”常态化开展人民调解工作,通过“法治进社区”、人民调解工作培训等,培养“法律明白人”29名,强化新形势下法治工作思维和人民调解工作技巧应用,前移解纷关口,借助法治手段解决疑难问题。结合回迁片区实际,开展“提升居民法治素养,创建新区法治场景”“法惠容西”“法润雄东”等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通过律师值班、法治宣传、线上咨询、主题培训等形式全面加强普法,推动居民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

以德治淳民风。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评选孝老敬亲、爱岗敬业等道德模范,用榜样引领居民群众见贤思齐,推动以德育人、以文化人。深化开展“悦容”志愿服务、居民文明指数积分项目、“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主题实践等系列活动,构建服务换积分、积分换服务激励机制,引导回迁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为有效引导回迁居民完成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容东片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自2022年起推行居民文明指数积分项目,推出文明积分排行榜并设置了月度奖励和年度奖励,广泛发动居民主动参与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工作,推动居民文明行为养成,目前已累计发放奖励5700人次,为150名居民颁发“文明之家”奖牌。

坚持数字赋能

全力打造未来城市治理新模式

雄安新区秉承“以服务汇数据、以数据促服务”理念,把数字化贯穿到新建片区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雄安党建”平台提升党建引领能力。顺应治理智能化趋势,探索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数字化,依托“雄安云”部署“雄安党建”智慧平台,实现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层党组织活动线上开展,提升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党员规范管理水平。在雄安智慧党建APP开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台,通过组织体系、治理机制、一社一品、社区服务、治理资源、社工管理”六大模块,指导督促社区持续完善党组织架构和基层治理制度机制,品牌化打造、专业化提升、项目化实施社区各项服务,积极联合各方力量、培育社团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建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结合群众需求精心打造社区食堂、共享书屋、儿童乐园等小而美便民服务点位,全力构建“15分钟多彩生活圈”,充分利用综合数据平台提供数据库的安全服务和数据备份机制优势,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线上档案,将社区各项工作立体化、系统化呈现,实现对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全领域、全要素、全流程覆盖,提高社区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城市智慧管理”平台拓展智慧治理场景。在雄安新区建成之初,即谋划和建设了以“一中心四平台”为基础的智慧城市总体框架:“一中心”即雄安城市计算中心这一“算力底座”,“四平台”即综合数据平台、CIM平台、物联网平台、视频一张网四个基础平台,为雄安数字城市构建了感知神经、数字骨架和智慧大脑。依托“一中心四平台”延伸搭建城市智慧管理平台,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治安交通、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各类信息资源,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将线上数据信息和线下社区服务无缝衔接,比如定期对居民用水用气数据进行分析,异常信息第一时间推送至社区工作者手机,由社区工作者进行精准排查,变回迁之初的“晚上楼下数灯、白天登门走访”为“一键式精准推动”,有效破解了流动人员管理、独居老人守护等传统治理的难题,数字赋能推动基层治理提升速度、增添温度。

坚持共建共享

全面提高社区公共服务品质

雄安新区聚焦安居和乐业,坚持需求导向,认真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让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健全民生服务体系。健全问题收集解决机制,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实现“周周看、家家到”,及时收集反馈民情,实现问题精准收集、服务精准投递。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四业并举”,突出抓好回迁群众就业创业工作,社区党组织牵头举办社区招聘会30余场,“红色物业”解决本地就业2061人,主动对接片区公共服务类、设施运营类企业,建立“订单式项目制培训”,提升回迁群众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满足“家门口”就业需求。

探索回迁社区服务模式。结合人口结构多元化、居民需求多样化特征,指导昝岗片区培育“昝一起”全龄友好社区共融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动员能力与引领作用,健全资源共享、宣传激励等机制体系,联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志愿服务。聚焦全龄友好,策划“咱一起”志愿服务项目,推出“童声共筑·社区小当家”“公益时光亲子乐享”“心手相连童老同行”等社区子品牌,通过童声童议童行参与社区事务,推动社区问题解决与环境改善,同时“小手拉大手”志愿服务模式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引导居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关注社区共融,推出“攒一起”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口述春秋、回味乡愁”“非遗社区行”等特色活动,积极传播弘扬睦邻文化,增进邻里情感。“攒一起”资源汇集以及“赞一起”机制保障,全方位、多维度、一体化地促进全龄友好与社区共融,以志愿服务小切口探索培育回迁社区文明新风尚。“昝一起”全龄友好社区共融志愿服务品牌助力雄东1.2万回迁群众喜迁新居,培育文明新风尚。

打造“全龄友好”社区。制定儿童发展规划、儿童友好城市和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核心政策,联合各部门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链条,从健康、安全、教育、环境、法律保护等各领域编制26项导则和指南,构建具有雄安特色的“1+1+N”儿童友好、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形成“美好生活在雄安—雄安新区全龄友好城市场景汇”,打造50个典型场景,发布首批36个儿童公益践学乐园、40个儿童友好实践基地、53个青春伙伴点位、19个青年夜校等示范点位。推行“党建+市场化+公益”社区食堂建设运营模式,印发《关于推进城乡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指导三县和新建片区建设高标准社区食堂8家,对60岁以上老人实行梯次折扣,全覆盖服务2万余名社区老人,指导容东片区以党建联建方式建设了龚庄、定安2个社区食堂,积极联系央企国企参与养老助餐服务。探索打造“党建+儿童友好”服务模式,以容东片区悦容社区为试点打造“楼宇党建+青年发展型”社区,推出特色青年夜校品牌,形成“儿童友好、青年发展、老年幸福”的“全龄友好”社区服务新格局。(图片由河北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提供)

《中国城市报》(2025年03月24日第17版)


责任编辑:越玥

社区功能党组织时政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