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线后圈粉无数 对话导演杨科南

《家里家外》让短剧成为“生活流”

2025年03月26日 15:00:34 北京青年报王磊

短剧《家里家外》在红果短剧平台仅上线72小时,播放量突破10亿。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对话该剧导演杨科南,探讨《家里家外》的创作思路与细节,以及未来优质短剧的发展路径。

《家里家外》讲述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一个重组的四口之家共同奔赴和谐美好生活的故事。“不同于传统短剧的表现情绪、放大冲突,《家里家外》在努力向生活流的方向靠近,走写实路线,强调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家人之间的爱意涌动。”杨科南说。

杨科南认为,塑造生活流,最基础的还是建立人物关系。在他看来,剧中男主陈海清有点“耙耳朵”,虽不是霸道总裁,却是满分丈夫;女主蔡晓艳则是极具现代意识的“歪婆娘”,三观正、不内耗,能斗得过恶婆婆,也能护得住一双子女。这样的角色设计暗合了现代年轻观众对当下婚恋的期待。

除了人物关系,《家里家外》在剧情设置上走的也是不悬浮、接地气路线。面对困难,陈海清愿意为蔡晓艳的儿子治病而辞去副厂长职务下海经商,蔡晓艳也能在陈海清的女儿被班主任误解时挺身而出,尽管那时的母女关系还十分紧张。这些贴近生活的剧情,展现了一家人的守望相助,也让观众感受到满满的温暖与治愈。

以小见大,是优质短剧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家里家外》讲的是家长里短的家庭故事,折射的却是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轨迹。

1981年,长江上游四川盆地发生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导致洪灾。杨科南介绍,故事开局即是一段洪灾往事,立刻唤醒了观众的集体记忆。在四川灾后重建叠加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迅猛发展,人人憋着一股干劲。陈海清、蔡晓艳这个小家庭,也经历了下岗潮、下海创业、成为万元户……家庭生活的变迁中,折射的是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

据杨科南介绍,在拍摄过程中,剧组没有选择那些网红景点取景,而是选取了双流区军工厂家属院、青龙老电影院等极具年代特色的场地拍摄。这些小众文旅彩蛋也为观众开辟了新的打卡地,既盘活了地域文化,又带火了当地文旅。

在杨科南看来,短剧创作要提升作品品质,要讲情怀,也要追求创新性和独家性。短剧虽短,也要短而精、小而美,以小见大,真正起到鼓舞人心、激励社会的作用。


责任编辑:张阿嫱

家里家外短剧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