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故里祠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最早中国”的缔造者、中华文明的奠基者。黄帝文化,源远流长;千秋传承,薪火相继。它蕴含着民族的智慧,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彰显着文化的韵味。
近年来,河南省郑州市聚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黄帝文化的精神内涵,激活黄帝文化的精髓并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作为重要文化品牌的独特作用,守正创新办好拜祖大典,加强黄帝文化研究,讲好新时代的“黄帝故事”,传承弘扬黄帝文化、黄河文化、中原文化。
深耕黄帝文化发源地丰富史料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郑州黄帝文化资源丰富,所辖的新郑市,既是黄帝出生地和长期活动之所在,更是其建邦立国之地。
历代文献记载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生于轩辕之丘,都于有熊。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文献记载,少典是有熊国君,有熊即今河南省新郑市,史无二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表示:“黄帝故里在郑州还是在别的地方,学术界和地方史学界一直存有不同观点。从郑州的考古发现看,郑州的可能性和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尤其郑州还发现有仰韶文化大型聚落和规划及工艺先进的城市,从国家文明起源的角度看,郑州应该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相契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宫长为表示:“前人早已指出,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再迁之有熊,《史记集解》引谯周话说,黄帝者‘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谧进一步阐释:‘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河南新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腹心之地,上可溯裴李岗文化,下可寻郑韩故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基础之上,接续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推动黄帝文化研究,引领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迈上新台阶。”
挖掘黄帝文化遗迹遗存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原副会长陈勤建表示:“上古时期,黄帝一统各地诸侯,遗迹遍及四方,特别是因‘邑于涿鹿之阿’所在地,河南新郑、新密、中岳嵩山一带,黄帝遗踪和相关叙说包括祭祀,尤为丰富。当地各时代对黄帝追忆,历代层累的传统创造,不断有新的发展。”
河南省郑州市范围内留存着丰富的黄帝文化遗迹遗存,流传着大量的神话传说,经考古和调查发现,郑州市境内集中分布160余处黄帝文化遗迹遗存,无论是从古籍记载还是民间传说来看,数量众多,具茨山麓、溱洧河畔都是黄帝文化集中活动区域,构成了波澜壮阔的黄帝文化景观地图。
郑州市境内与黄帝文化相关遗迹遗存中,有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郑黄帝拜祖祭典传承数千年,新郑在汉代就有祭祀黄帝的文献记载,传承至今,演变成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影响力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郑轩辕庙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为郑州作为黄帝故里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大河村遗址、西山遗址、双槐树遗址等从考古学角度实证了郑州地区是轩辕黄帝出生建都之地。还有众多的省级、市级、县级和未定级文化遗产,都为郑州作为黄帝故里提供了证据支撑。
从黄帝族的活动区域来看,以嵩山东麓为中心的有熊国是黄帝的起源和发迹地。郑州新郑、新密一带,见于文献记载的遗址就有有熊氏之墟、少典氏之国、轩辕丘等30多处,充分证明了这个地区是黄帝活动的重要区域。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张新斌表示:“2008年以来,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与新郑市对具茨山岩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仅新郑市在1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发现10个地点,2000多幅岩画。具茨山岩画的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原岩画的空白,也与黄帝文化史迹相互印证,与上古的卦画符号相互印证,与文献中的上古史实相互印证,为揭示中国早期文明提供了新资料,开辟了新领域,打开了新思路。”
推动黄帝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上午9:50在新郑黄帝故里园区举行,主题为“同根同祖同源 和平和睦和谐”。拜祖大典已经成为华人世界具有影响力和标志性的文化名片,传承弘扬黄帝文化的重要平台,黄帝故里也成为公认的“全球华人拜祖圣地 中华儿女心灵故乡”。
拜祖大典守正创新,文化底蕴更加深厚。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九项仪程规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九项仪程融合了官方与民间拜祖传统,充分彰显海内外中华儿女慎终追远、恭拜先祖的庄重恭敬之情。盛世礼炮,以鸣炮21响表达对轩辕黄帝的崇敬。敬献花篮,彰显对于拜祖大典、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净手上香,来自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代表人士以香敬祖,体现尚质贵朴、崇德报本的文化传承。共拜始祖,在主司仪的主持下,现场全体人员面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充分表达对人文始祖的崇敬、追思之情。恭读拜文,多年来一直由重要嘉宾担任主拜人恭读《拜祖文》。高唱颂歌,拜祖大典的《黄帝颂》由朱海作词、张宏光作曲,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共同唱响,悠扬的旋律令人动容,充分展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颂歌缅怀始祖功绩、团结奋进新征程的精神风貌。乐舞敬拜,以汉代画像等为依据,编排舞蹈表演,体现对先祖功绩的感念、对黄帝的敬拜和民族精神传承的信心。祈福中华,通过祈福印章、祈福树、祈福牌等方式,由各界人士代表共同参与,祈福祖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地人和,在典礼最后放飞和平鸽、气球,展现巨幅“天地人和”字样,充分表达对黄帝的敬仰和对民族复兴、世界和平的祝愿。
此外,每年拜祖大典,均吸引数以万计的广大游客和各界群众到园区及其相关景区参观游览。河南省、郑州市将宣传推广拜祖大典、传承弘扬黄帝文化与研究梳理黄帝时期的文化遗迹遗存结合起来,让文物活起来,让广大群众借此了解黄帝文化、黄河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今年2月7日,郑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指出,希望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用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重要宣传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活态化展示、具象化传播、创新性表达,加快建设成为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现代文明的创新创业创造之地。郑州市将继续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持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