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去不去有“丰”的地方?回答我!

2025年03月28日 10:05:21 人民网

你或许没到过南丰

但对南丰蜜桔一定不陌生

而蜜桔

只是这座江西东南部小县城的

其中一张名片

千岁贡桔、千载傩舞

千古一仕、千秋白窑

千年古邑……

“任意门”不管如何切换

南丰总会给你超预期的答案

满城桔香

有着1700年历史的南丰

被誉为“世界桔都”

南丰蜜桔

个小、皮薄、肉嫩、汁多、甘甜

轻轻揭开桔皮

可以一瓣一瓣送入口中

也可以一口一个下去

南丰人常说

“一口蜜桔甜到心

日子再忙也精神”

每年11月

漫山遍野的蜜桔挂满枝头

直直地闯入深秋的怀抱

春节前后

家家户户的餐桌上

必然摆上一盘

寓意“桔”祥如意

衍生出的

蜜桔饼、蜜桔糕、蜜桔酥、蜜桔酒

总有一款是你的心头好

除热销国内市场

南丰蜜桔

还远销东南亚、北美

欧盟等国际市场

半日之闲

不同于“早茶文化”

南丰有自己的“早酒文化”

早期

当地居民为了消疲解乏、驱寒祛湿

开始在清晨饮酒

这种习惯逐渐流传开来

成了一种社交休闲的日常

天微微亮

酒坊老板开始忙碌起来

酒勺一舀,陶碗一碰

打包好的水酒

比南丰人先一步到达餐桌

食客会提前一天与酒坊老板约好

把早酒送到常去的早餐店

饮早酒吃水粉

这是南丰人一天的开始

对了

千万别信

“这酒没有度数”

“在南丰,可以一天不吃饭

却不可以一天不嗦粉”

据统计

南丰人每天可以吃掉

大约1.5万碗水粉

现榨的水粉搭配不同的浇头

这口滋味哪怕是起个大早

在店里等上一等也值得

如果想感受更浓的烟火气

得去大排档寻

地处赣闽边界山区

养殖水域资源并不丰富的南丰

却是享誉全国的“龟鳖之乡”

在南丰美食中

有一道创意十足的“虾蛋相逢”

鲜活小龙虾与圆润甲鱼蛋

看似不相关的食材

在火热的锅中碰撞

碰出一锅热辣鲜香

撞出别具一格的味蕾体验

吃得人额头冒汗

嘴里还直呼“过瘾”

千年文脉

吃饱喝足

脚一抬钻进小巷

看青石板路在脚下蜿蜒

往城南区走

盱江索桥忽地撞进视线

这是一座

以九根铁索为骨的悬拉索桥

踏上索桥

每一步都伴随着轻微的晃动

仿佛在与盱江轻声对话

三三两两的居民在桥上闲聊

上学的孩子把书包晃成钟摆

欢声笑语间是小县城的别样童真

顺着索桥晃到曾巩文化园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

手持书卷

气定神闲地矗立在前

曾巩生于南丰,世称“南丰先生”

南丰曾氏家族

曾留下“一门六进士”的佳话

文化园内有一方形水池

相传为曾巩小时读书清洗笔砚的地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池水被墨色浸染

庆历八年曾巩所作名篇《墨池记》

就来自读书岩墨池的灵感

后人常认为

其“儒雅醇厚”的风格

源于家乡的文化熏陶

距离县城

几公里外的洽湾古镇

两头尖、中间宽

100多栋老房子顺势坐落

像一艘逆水而上的大船

走进院子

老式的木窗棂

雕刻着花样繁多的图案

仿佛一推门

就能撞见穿长衫的掌柜

不灭窑火

老话讲“先有白舍,后有南丰”

到了南丰

一定要去白舍窑走一遭

白舍窑

位列宋元时期江西五大名窑之一

以白瓷、青白瓷闻名

青白瓷釉色如玉,温润而泽

白瓷则细腻与粗犷并存

刻花、剔刻等工艺

更是将瓷器的美感推向了极致

上手体验一把制瓷的乐趣

把平凡的坯体变成温润的陶瓷

这是独属于你的南丰记忆

如果运气好

或许会在南丰偶遇傩师们跳傩

始于汉代的南丰傩舞

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被誉为

“中国古代民间舞蹈的活化石”

曾经用来驱邪避灾的傩舞

如今演变成了一项

娱人娱己的表演活动

每年春节期间

傩班成员们身着盛装

头戴面具走村串户

张弛有度的动作伴随着锣鼓声

为村民祈求风调雨顺、全年安康

从市井烟火到石板幽巷

从中式美学到青砖黛瓦

来南丰

把时间交给风

来源|人民网

总策划|赵强

总监制|杨义 张玉珂

监制|周贺 李娜 吴跃军 徐冬儿 刘云

统筹|唐嘉艺 刘开阳

文案|帅筠 黄睿靖 孟凡卓 龙楚良

出品|人民网网联中国融媒体工作室

支持|南丰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乔妙妙

江西南丰曾巩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