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报

2025中关村论坛:创新引领发展 合作共赢未来

2025年03月31日 14:32:19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永超文 全亚军图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工作人员与机器人实时互动。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展区“人工智能”区域,“天工”具身智能机器人展示不同场地的直立行走。

科技春潮奔涌,合作共创未来。3月27日至31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盛大召开,这不仅是一场前沿科技的集中展演,成为解码北京科技创新密码的窗口,更是人类文明互鉴的璀璨舞台。

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已成功举办15届,开展平行论坛和配套活动上千场,累计有数十万名嘉宾和观众参与。本届论坛年会围绕AI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6G、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设置10场品牌论坛和50场创新论坛,深入探讨前沿科技进展和产业发展趋势。

未来科技

智能生活触手可及

“您好,我是妮娅,我有微表情,我会耐心地回答你的问题,并且报之以微笑,我在中关村论坛全程服务于每一位观众。”走进会场,仿生交互机器人“妮娅”和她的同事作为迎宾机器人,不断向来宾招手致意。

北京清飞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这两款机器人能够观察用户行为、分析需求、学习新任务、响应指令并作出智能决策。未来,“妮娅”将应用于公共服务、教育、陪伴、文娱等领域。

除了“妮娅”,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各种类型的机器人“智”愿者随处可见:具身机器人为您递上现磨咖啡、孪生书法机器人挥毫泼墨……众多智能机器人个个“身怀绝技”,成为会场最耀眼的明星。

据了解,今年的论坛年会突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围绕迎宾、交流、主持、表演、服务等很多场景,有15家企业的近百台代表性机器人活跃在年会的各个角落,成为年会的智能助手。

人形机器人何时能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生活好帮手?在2025中关村年会开幕式上,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TO王鹤表示,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应用时代。

在王鹤看来,以视觉引领肢体控制,进而实现自主工作、泛化操作的能力,将真正让人形机器人成为人类帮手。人形机器人也将迎来最激动人心的时代——生产力时代,而这需要的一项核心技术就是基于闭环视觉输入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实现任务的通用和能力泛化。“虽然中国的人形机器人有自己的技术路线,但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王鹤希望通过中关村论坛这个平台,加强国际合作,打造2025年人形机器人的生产力元年。

本届论坛年会围绕智慧办会、便捷参会、智能服务、绿色办会等多个方面,深度融合具身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模型、低碳等前沿科技,精心打造全流程、多维度的应用场景,营造“科技无处不在”的氛围感,为嘉宾们呈现一场创新味更浓的科技盛宴。同时,也为各类新技术验证、新产品落地、新应用推广提供一个高质量、大规模、集约化的平台空间。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开启了月球研究新阶段;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证据,向最终解开星系生死之谜迈出了关键一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在中关村论坛开幕式上揭晓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这些研究成果,不断地突破人类认知的边界。”窦贤康说,这充分体现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导向。

创新奋进

标注发展新刻度

从最初聚焦本土科技交流的小型论坛,到如今成为汇聚全球顶尖科技力量、引领前沿技术风向的国际盛会,中关村论坛的发展蝶变,折射着北京迈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坚定步伐。

2024年中关村论坛年会发布了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介绍:“过去一年来,中关村示范区发展势头良好,在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蝉联全国第一,预计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9.4万亿元,同比增长8%。”

如今,2025中关村论坛规模再创新高,设置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五大板块、128场活动,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吸引上千名演讲嘉宾与2000多家创新企业参与,成为全球科技界瞩目的“风向标”。

2018年已参与过一次中关村论坛年会的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2025年再次带来创新产品参会。“第一次我们展示的是一款AR(增强现实)眼镜,这次是XR(扩展现实)眼镜。”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款眼镜单眼分辨率最高是4K×4K,但厚度只有传统VR(虚拟现实)眼镜的1/3,等于将智能头盔做成了眼镜的形态。”

博睿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博睿康)也是一家从中关村论坛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上一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的季军获得者,博睿康也是中国脑机接口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副总经理李佳斌介绍,博睿康通过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这样的高水平竞技平台,展示了其在脑机接口领域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拓展了市场与客户资源,获得了专业辅导与培训,推动了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中关村,这片创新热土,从“中国硅谷”跃升为“世界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而今,乘势而上的中关村论坛正以更高站位谋划全球创新合作新格局。

科技部副部长林新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北京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形成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未来,还将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北京加强前沿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及成果应用,争做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排头兵”。

“本届论坛年会还突出开放合作。论坛年会既有政府间科技合作对话,又广泛邀请国际科技组织及全球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参与,链接全球创新智慧、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林新表示。

开放合作

携手世界共发展

科技创新如何实现突破?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与会者给出共同答案:开放与合作。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在开幕式上表示,随着创新技术和数字发展不断前进,知识产权将越来越重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希望与北京中关村建立更加强劲的合作伙伴关系,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全球发展与繁荣。

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首席执行官艾巴·仑德表示,中关村论坛对各国实现合作创新提供了交流平台,为共同应对可持续发展等重大议题带来了机会。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杰哈·阿尔贝特·穆鲁在论坛演讲中表示,世界正面临气候变化、能源生产、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只有通过全球合作,依靠大型团队、大规模设施和大数据,才能形成创新协同效应,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中国高校多年来与全球科技界进行学术交流,他真诚希望能与中国的科学家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取得更多技术突破。

同样寄望通过合作推动创新的,还有理想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想。他在论坛上宣布,将理想汽车累计研发费用超10亿元的自研汽车操作系统全面开源。这将帮助相关汽车厂商和供应商节省巨额操作系统授权费用,推动中国创新技术惠及更多汽车用户。

“封闭只能放大系数,开源可以放大基数。”在李想看来,此举不仅是技术平台和开发工具的开放,更是价值观的开放。“开源背后体现的不仅是我们对自己技术的信心,也是对人类打造创新共同体的信心。”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中关村论坛年会展现出坚定的开放合作姿态。30余家国际组织与境外机构主办、承办18场平行论坛;前沿大赛吸引美国、英国、瑞士等74个国家和地区的1298个境外项目报名参赛;技术交易板块34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成果首发、首秀……开放带来机遇,合作推动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链条中的关键环节。3月27日召开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开幕式暨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取得丰硕成果。100项新技术新产品、100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重磅发布,“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智能服务平台——转果果”正式上线,11组重点合作项目现场签约……北京正以“新质生产力”为笔,在世界科技版图上书写新的篇章。

《中国城市报》(2025年03月31日第04版)

责任编辑:越玥
  • 科技
  • 机器人
  • 公司年会
  • 人工智能
  • 中关村示范区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