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华为发布2024年年度财报,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以474.4%的营收增速成为最大亮点。尽管该业务当前仅贡献263.53亿元收入,但凭借“车BU+智选车”模式、技术生态的持续深耕以及与车企深度绑定,华为正加速从“赋能者”向“生态主导者”转型。
“人工智能是人类社会的最大机会,但华为拒绝机会主义。”孟晚舟在财报中的表态,揭示了华为汽车业务的底层逻辑——以技术纵深投入穿越周期,以生态协同重构产业规则。
汽车业务进入高增长通道
2024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达263.53亿元,同比增长近5倍,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这一成绩远超余承东此前“2025年盈利”的预期,标志着华为汽车业务正式迈入正向循环阶段。
推动华为汽车业务高速增长的有三大引擎。
其一,核心部件规模化,华为车BU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部件全年发货量超2300万件,同比增长7倍,覆盖15款合作车型;其二,鸿蒙智行品牌爆发,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四大系列车型全年交付43万辆,成交均价已经达到37.9万元;其三是华为的技术溢价能力,高端车型占比提升带动利润率改善,如鸿蒙智行车型均价超30万元,智能驾驶选装率行业领先。
虽然从规模上看,汽车目前是华为最小的一个业务板块,但随着今年尊界、享界、智界的产品陆续上市,以及后续与上汽合作的“尚界”产品上市,乃至与其他车企在智驾和智能座舱方面的合作推进,整个板块的收入将可能再次翻倍式增长。
车BU与智选车双轨突围
华为汽车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灵活的合作模式与生态整合能力,形成“技术底座+商业闭环”的双重护城河。
其中,车BU定位为“中国的博世”,通过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模块化解决方案,与车企形成“技术供应商”关系。2024年,其合作车企增至11家,覆盖15款车型,并引入阿维塔、赛力斯等战略股东,强化产业链协同。
智选车模式则代表华为更深度的参与,从产品定义到渠道销售全链条介入。典型案例包括鸿蒙智行四界,与赛力斯、奇瑞等合作,覆盖23万-100万元价格带,2024年交付量占中国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市场第一;与上汽合作即将推出的“尚界”,定位17万-25万元市场,瞄准年轻群体,计划今年四季度上市;与江淮合作的尊界,在推出尊界800之后,其首款高端MPV预计春季亮相。
可见,华为的车BU与智选车各有特点和优势,车BU属于轻资产、广覆盖,适合技术合作需求强烈的传统车企;而智选车的壁垒更高,华为的控制权更大,通过品牌溢价与生态协同实现利润最大化。
根技术投入与AI战略卡位
华为汽车业务的长期增长潜力,根植于其“压强式研发”与前瞻性技术布局。
2024年,华为研发费用达1797亿元,占总营收20.8%,近十年累计超1.25万亿元。重点投入领域包括智能驾驶和鸿蒙生态。
其中,华为乾崑智驾自2024年4月品牌发布以来,已与多家车企达成深度合作,覆盖不同价格带和车型类别,并推动车BU实现盈利拐点。合作车企在销量、品牌溢价和智能化转型上均显著受益。
鸿蒙生态已经进化至HarmonyOS 5,支持超10亿设备,原生应用突破2万,今年将推出鸿蒙PC,打通车机与办公场景。
孟晚舟在财报中强调,AI终端与智能网联车是未来核心战场。华为已启动“小艺助手+DeepSeek大模型”的终端AI融合,并计划通过昇腾AI算力平台赋能车企,构建“车-云-端”一体化生态。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