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交通

低空无人驾驶步入载人时代

2025年04月11日 14:49:43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姚锋 周向阳

当清晨的阳光掠过广州塔,一架无人驾驶飞行器悄然升空,载着游人飞越城市天际线——这不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今日中国低空经济的现实写照。

近日,低空经济产业再传喜讯:中国民用航空局向广东、安徽两家企业颁发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这是全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意味着中国低空无人驾驶正式步入“载人时代”。

从“造车”到“营运”的关键一跃

目前我国对载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采取严格的认证管理,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发出,是业界翘首以盼的大事。此前的低空载人飞行多为技术验证或局部试点,而此次运营合格证的颁发,意味着中国民用航空局首次以法定形式承认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商业运营的合法性。

业内人士解释,如果将低空经济比作“造车”,民用航空器“适航三证”(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单机适航证AC)解决了“车能造”“车能上路”的问题,运营合格证(OC)则决定了“车能营运”的问题,是从“造车”到“营运”的关键一跃。

此次获证的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简称亿航通航)、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简称合翼航空),前者是亿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亿航智能)旗下全资子公司,后者是其在合肥的合资运营公司。两家公司运营的亿航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可搭载两人,续航30千米,最高时速可达130千米,16个旋翼及飞控等各关键部件都是多备份设计,可充分保证安全性。

此前,亿航EH216-S已在2023年获得由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型号合格证、单机适航证,2024年又获生产许可证,具备了量产资质,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6.6万架次安全飞行。随着两家企业获得运营合格证,亿航智能也成为第一个“四证集齐”的企业。

以低空旅游切入载人运营

“这次颁证,意味着eVTOL这种低空新型电动航空器在我国商用市场的真正落地走出了第一步,对全球eVTOL厂商来讲也是重大利好。”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院长马剑表示。

马剑认为,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首批证书,对企业运行的飞行器第一阶段运营提出了相关限制条件,将商用场景明确限定为“载人”。马剑分析,这也是考虑到全球尚未有类似飞行器真正商用经验可以借鉴,民航监管部门在兼顾安全与发展的背景下做出的最优选择。

运营合格证从经营种类上分为载人类和载客类等,二者的区别是什么?《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的解释为:载客类是指从事旅客运输的经营性飞行服务活动;载人类是指搭载除机组成员以及飞行活动必需人员以外的其他乘员,从事载客类以外的经营性飞行服务活动。可见,载客类和载人类的区别就在“运输”这个关键词。

在航空运营中,只有满足以下几个关键特性的才能称为“运输”:定期航班、不能随意取消;客票可以由公众平台面向全社会销售;必须按照对公众发布的航路或者可以共同使用的航线路径飞行。而非运输的“载人类”对应则是:非定期飞行、可根据情况(如天气、客流、活动安排等)进行调整或取消;票据通过运营商特定窗口售卖;航线多为特定、运营商自己使用。

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表示,获得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后,两家企业可以围绕空中游览、载人观光、飞行体验等场景开展商业运营,因此完全符合“载人类”运营特性。

深圳欢乐港湾城市空中交通运营中心。

目前,亿航智能EH216-S用户已在国内16座城市建立20多个亿航eVTOL运营示范点和起降场。亿航智能首席运营官王钊年初表示,亿航今年将以“低空+旅游”为切入点,以规模化、常态化空中交通为目标,逐步扩大布局城市空中交通运营点。

无人机通勤未来可期

“希望颁证企业按照运行许可要求,尽快‘飞起来’。只有真正多场景、多区域、高密度、安全高效地‘飞起来’,使这种新产品、新服务获得运营方、监管方、消费者、厂商的一致认可,此类低空新消费市场才能够真正兴起。”马剑表示。

目前,低空旅游正在成为运营落地的突破口。具备载人类商业运营合格证资质后,两家企业正在迅速启动商业化布局。合翼航空将在合肥骆岗中央公园城市推出低空游览项目,游客可购票乘坐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体验空中观光服务;游客也可在广州穗港码头亿航未来城等运营点购票,乘坐EH216-S俯瞰珠江美景。

除此之外,一个实现难度更高、前景更加诱人的未来图景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低空通勤。以“城市空中交通科技企业”为定位的亿航智能,正是率先提出“城市空中出租车”概念的企业。

今后能否像地面出租车一样“打飞的”,一键下单就能很快搭上无人机飞往目的地?对此,贺天星回应:本着“安全第一,风险递进”的原则,在充分考虑运营安全前提下,参照合理限制、阶段放开的原则,亿航智能、运营人(OC持证企业)将根据运营情况合法合规逐步开拓城市通勤等其他场景,探索载人空中出租车运营航线,最终实现城市内全无人化低空出行商业运营。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完成从“无人”走向“载人”的关键跨越后,未来,随着适航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升级、技术创新迭代、空域管理优化等挑战一一被克服,“空中公交”“空中出租车”或将成为未来城市通勤的新选项,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有望迎来新的解药。

责任编辑:张阿嫱
  • 低空经济
  • 无人驾驶航空器
  • 低空旅游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