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挫越勇,货拉拉第五次向港股IPO发起冲刺。
从同城货运的激烈厮杀到全球化物流的野心布局,堪称“货运版滴滴”的货拉拉在资本市场的闯关之路并不顺遂,也折射出互联网物流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尽管此前因市场波动、盈利质疑等因素折戟,但此次货拉拉携扭亏为盈的财报卷土重来,能否最终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货拉拉的IPO第五幕,或将成为检验新经济企业韧性与价值的又一试金石。
业绩持续增长,
估值却滑坡
近日,货拉拉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申请于港交所主板上市,上市主体名称为“拉拉科技”,此次上市申请的联席保荐人为高盛、美银证券及摩根大通,上市前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红杉中国、顺为资本、清流资本等。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货拉拉成立于中国香港地区,于2014年进入中国内地及东南亚市场,公司致力于解决同城及跨城货运交易中的主要物流需求,同时为商户及货车司机提供多元化物流服务及增值服务。
据其招股书披露,2022年—2024年货拉拉营收分别为10.36亿美元、13.34亿美元、15.93亿美元,2022年经调整净亏损1210万美元,2023年扭亏,当年及2024年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是3.91亿美元和5.01亿美元。这意味着货拉拉在业绩方面已经连续两年持续增长。
不过,货拉拉的估值却有所滑落。胡润研究院发布的全球独角兽榜单显示,货拉拉2023年估值为900亿元,2024年则下滑至650亿元,跌回到2021年的水平。
“这主要是因为资本市场对货拉拉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与增长潜力存疑。”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货拉拉的盈利主要依赖于司机抽成和会员费,这种过度依赖司机群体“输血”的盈利模式引发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担忧。同时,货拉拉在多元化发展方面投入巨大但成效不显著也影响了其估值表现。
高抽成与司机权益的失衡也令货拉拉商业模式成为业内的争议话题。货拉拉的佣金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5.7%上涨至2023年的33.3%,是公司最大的营收来源,而会员费虽然占比有所下降,但仍给司机们带来了不小的负担。此后的几年里,陆续出现罢工、维权等事件。2022年,货拉拉推出“多因素计费”和“特惠顺路单”,被指变相压低运价,引发司机们的强烈不满,多地司机还发起了停工抗议;2023年,货拉拉上线“议价订单”,在原有运价基础上打折,进一步加剧了司机们的低价竞争,导致收入降低,再次引发了驾驶员群体维权事件。这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介入,比如2023年4月,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就对货拉拉进行了约谈,直指其平台存在抽成过高、会员费不合理、恶意压价竞争等问题,要求其降低平台过高的抽成比例或会员费,杜绝恶意压价竞争,保障从业人员合理劳动报酬水平。
此外,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市场份额承压、投资者对于未来盈利预期的调整等因素都会给货拉拉的估值带来波动。
IPO进程缘何屡屡受挫
回顾货拉拉的发展进程,其自成立以来就在资本赛道上一路狂奔,其间共进行了11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达26.62亿美元,包括红杉资本、高瓴资本、腾讯等知名机构均为货拉拉的股东。
同时,货拉拉也一直试图叩开港股市场的大门,这已是其第五次征战港股IPO,此前,货拉拉就曾分别于2023年3月、2023年9月、2024年4月、2024年10月先后四次递表。
针对货拉拉此前四次折戟,袁帅表示,这主要在于市场对其业务模式与长期成长性的质疑。具体看来,货拉拉高度依赖国内市场,国际化拓展缓慢,且面临来自本地平台的激烈竞争。
招股书显示,就货拉拉细分业务来看,其收入构成主要源自三大业务板块——货运平台服务、多元化物流服务与增值服务三大板块。其中,货运平台服务是最主要的营收来源,2024年实现收入8.22亿美元,占总营收比例的51.7%。同时,多元化物流服务贡献收入5.27亿美元,占33.1%;增值服务收入为9378万美元,占5.9%。从营收占比上看,不难发现货拉拉的业务重心集中在货运平台服务上。
然而,就地域分布来看,货拉拉的营收高度依赖国内市场。2024年,货拉拉在中国境内的收入达到14.4亿美元,占总收入的90.7%。而境外收入仅为1.49亿美元,占9.3%。尽管货拉拉在东南亚、拉美等市场进行扩展,但整体占比微小,这也意味着全球化进程尚未显著减轻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业内人士分析称,货拉拉境外市场拓展缓慢,是因为其核心业务模式在海外面临不小的挑战。在东南亚和拉美等市场,同城配送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货拉拉面临着来自Grab、Gojek等当地平台的强力竞争。再加上,受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政策、文化差异以及用户习惯,货拉拉在本地化运营方面仍显不足。
此外,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称,此前货拉拉在IPO路上的阻碍可能来自市场环境的变化、监管政策的影响,以及公司自身业务发展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善和优化等。
再战港股IPO,
成功几率仍存不确定性
五战港股IPO,足见货拉拉的上市决心。实际上,从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包括满帮集团、快狗打车在内的其他同行已率先登陆资本市场,特别是快狗打车还顶着国内“同城货运第一股”的称号。因此,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同行在资本市场上的快马加鞭也令货拉拉不得不加快上市步伐,以便于满足其未来发展需求。
此次已是货拉拉第五次向港股市场发起冲击,究竟能否如愿?
余丰慧认为,货拉拉此次有机会登陆港股市场,但也取决于多个变量,包括但不限于当前的市场情绪、公司能否清晰地向潜在投资者传达其商业模型的价值以及未来的增长潜力。“如果货拉拉能够在招股书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和明确的盈利路径,那么它有可能会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者兴趣从而完成上市。不过,最终结果还需观察市场反应和公司自身的努力。”余丰慧说。
付建觉得货拉拉成功登陆港股的几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他直言:“如果货拉拉能够持续优化业务模式、提升财务表现、加强市场推广并保持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那么成功的机会将会更大。”
“货拉拉在营收和盈利能力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其业务模式、国际化拓展以及平台与司机关系等问题仍然需要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资本市场对物流行业的整体预期和监管政策的变化也可能对货拉拉的上市进程产生影响。”袁帅表示,货拉拉需要进一步优化其业务模式,降低对司机群体的依赖,提高变现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加大国际化拓展力度,寻找新的增长点,并妥善处理与司机之间的关系,提高司机满意度和忠诚度,并加强内部管理,提升透明度和规范性,以增强投资者信心。
《中国城市报》(2025年04月14日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