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改善县域充换电设施 75个试点县如何发力

2025年04月14日 17:09:23 中国城市报中国城市报记者 刁静严

新能源汽车在县域充电设施内进行充电。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近期,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公示了《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备案名单》(以下简称《备案名单》),26个省份共75个试点县入围。

实际上,今年是我国开展“百县千站万桩”试点工程的第二年。去年4月,上述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2024—2026年,按照“规划先行、场景牵引、科学有序、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百县千站万桩”试点工程,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

据统计,我国县域公共充电桩占比约为12.5%,城乡分布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县域充换电市场存在较大发展空间。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持续推进以及充换电基础设施规划政策的深入实施,充电桩下乡进一步提速,并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动能。

持续推进

“百县千站万桩”试点工程

春光明媚,北京新能源汽车车主张添天带着家人驱车前往河北雄安新区雄县春游。开到充电站,张添天和家人小憩的功夫,车便完成了充电。张添天不禁感叹道:“县城里有了充电桩,补能更方便,乡村自驾游更有安全感。在充电的时候就能赏美景,真是一举两得!”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周末自驾游以及村民实现“县城上班乡村居住”新生活模式,县域充换电设施建设需求大大提升。

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充电业务负责人郝少华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雄安新区把充电设施建设作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口,持续优化县域充电网络布局。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依托乡镇供电所开展建设补全,目前新区全部33个乡镇中,国网运营充电桩覆盖27个,覆盖率超80%,助力雄安新区实现充电设施乡镇全覆盖。

雄县是此次公示的《备案名单》中75个试点县之一,其具体实践也是县域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缩影。

今年与去年试点工作相比,有哪些值得关注之处?

根据今年2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相较于第一批试点,今年发布的第二批试点支持省份范围和试点县总名额均有所增加,计划遴选75个试点县开展试点工作,比去年增加了8个试点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还优化了申报条件,首次提出两个及以上的县“联合申报”试点,并作为整体共同完成试点任务及考核等相关工作,联合试点县占用一个试点县名额,鼓励跨县域共享资源、优化布局。同时,鼓励新技术应用,对车网互动(V2G)、光储充一体化、液冷超充等新技术应用给予专项支持。例如,试点地区V2G项目放电功率达标后,可按3倍系数折算标准桩数量,加速技术落地。另外,进一步加强县域充换电设施与农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及其沿线配套设施的衔接,拓展应用场景,并统筹考虑新增公共充换电设施与既有设施的空间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有效提升利用率。

“真金白银”

激活市场“一池春水”

根据2024年底的最新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而我国县域及以下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只有41.7万台,仅占据全国公共桩总数的12.5%。一边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如火如荼,另一边却是县域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严重制约其发展,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

对此,我国高度重视充换电设施顶层设计。早在2023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以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引导农村地区居民绿色出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本次《通知》中,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支持75个试点县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配电网改造等,拿出“真金白银”激活充换电市场“一池春水”。《通知》附件《第二批试点县年度考核指标及奖励标准》显示,试点县在三年示范期内,最多可获得4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政策支持下,企业加速布局县域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是公共充电领域的前三大运营商,市场份额超过半数。

“县域等下沉市场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绝不是单独孤立的,而是要与城市充电网络相结合。”特来电副总裁周建明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国家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特来电抓住政策机遇,相继中标湖北、河北、甘肃、内蒙古、江西、重庆等多地试点县项目。特来电在持续构建城市充电网的基础上,有效推进县乡等下沉市场充电网络投资、建设和运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充电网、微电网与储能网“三网融合”的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让充电网络建设成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周建明介绍,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永嘉县等乡镇,特来电与当地投资者合作建设充电网,实现了“镇镇通”,满足当地的旅游和充电需求。特来电联合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卸甲镇政府,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在当地的建设,成功建成17个充电场站、61台充电终端,覆盖卸甲村、张余村等近17个村庄。

星星充电品牌传播总监赵颖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县域地广、自然资源人均量足,新能源新技术应用空间大,前景广阔。星星充电依托“云—管—端”数字化平台,结合用户充电行为数据,精准选址并动态调整服务策略,降低闲置率,并在试点县探索车辆与电网的双向互动,结合光伏储能系统,降低用电成本并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为县域汽车消费和能源转型提供基础保障。

促进充换电产业

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自2020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开展以来,农村新能源汽车每年销量规模突破100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驶”入乡村,以及农村消费市场的升级,也对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尽管我国推出政策启动“百县千站万桩”试点工程,计划实现“乡乡全覆盖”,但在实际推进中仍面临诸多阻力。

中国城市报记者在采访相关从业人员和查阅资料后了解到,农村地域广阔,公共充电设施的分散布局增加了运维难度、维护成本及售后服务响应时间,导致社会充电设施运营商对于农村区域布局意愿较弱。此外,根据农村居民的出行特点、使用场景及出行距离,公共充电桩的实际利用率普遍较低,难以覆盖其运营成本,致使众多社会公共充电站难以维持持续稳定的运营状态。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自敏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充电桩数量不足、布局不完善影响了新能源汽车在县域市场的渗透率。县域充换电设施运营商盈利困难、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较低、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能源汽车在县域地区消费潜力的释放。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下乡能够实现良性互促。根据相关统计,2023年全国新增县域充电设施11.97万台,同比增长74.17%,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车型总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23倍。

那么,县域充电桩如何实现盈利,促进充换电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时间比较自由,且对价格比较敏感。企业可根据当地农村居民生活出行习惯,引导其集中时间段进行充换电,这样既能以较低的价格吸引农村居民错峰用电,也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用电效率。”刘自敏说,“除了引导供需端平衡成本外,由于市场投资充电桩基础设施回报周期长,通常在5年以上,建议深入推进电价交叉补贴,为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升级和应用。多措并举,形成良性循环,以此促进充换电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刘自敏看来,县域充电桩设施不仅是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硬件支持”,更是激活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只有破解成本、技术、需求等方面的多重矛盾,才能让充电桩设施建设一路坦途,让新能源汽车真正驶入“田间地头”,释放农村市场的绿色潜力。

《中国城市报》(2025年04月14日第08版)


责任编辑:越玥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指标能源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