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一带一路

埃塞俄比亚青年: “中文+”赋能人生

2025年04月22日 15:27:4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江 绛

孙亮在阅读中文图书。

卡利布(中间站立者)在“你好”中文学校和学生在一起。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文成为埃塞俄比亚青年打开机遇之门的“金钥匙”。中文也成为新兴的“刚需”语言,许多年轻人通过中文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孙亮:

从“功夫迷”到中企工程师

毕业于阿达玛科技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的Surafel Gashaw中文名叫孙亮,从小就是成龙、李连杰主演的功夫电影的铁杆粉丝,大学期间听说学习中文找工作容易,便来到孔子学院学习。

中国老师为了帮孙亮尽快入门,经常以单词卡片、游戏、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也会为他取得的进步精心准备小礼物。在短短两年内,孙亮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5级,并被一家在当地的中企录用,成了一名工程师。

在工作的3年多时间里,中方同事不但继续帮助他学习工作中遇到的中文,还带他进入工程技术世界。对他而言,中国公司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2023年10月,中文能力出色的孙亮获得了赴浙江师范大学学习的奖学金。在中国学习期间,他惊叹于中国的高速发展,也阅读了很多与中国历史相关的书籍,对当代中国和中国文化有了深入了解。

如今,阅读中文报纸和浏览中文网站是孙亮的乐趣之一。他说,如果有机会再到中国,希望能通过相关社交平台介绍真实的中国,让非洲年轻人更深入认识中国。他还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建了“中埃Corner”视频号,用中文介绍埃塞俄比亚的文化、民俗、语言等,吸引了不少中国粉丝。

说到未来,孙亮希望能成为一名中文教师,以帮助更多的埃塞人学习中文。

卡利布:

从留学生到中埃文化“摆渡人”

Kaleab Zelalem中文名是卡利布,2017年获得赴湖北师范大学学习的奖学金,从此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中国之前,卡利布并未接触过中文。到中国学习之后,他很快成了一名中国文化的小迷弟。为了学习地道的中文,卡利布和公园里的晨练大爷、篮球场上的运动小伙、商场里的营业员交流。他还学唱中文歌,最喜欢的是《生僻字》《我的新衣》。

和中国人相处的过程中,卡利布感受到的是友好和温暖。刚到湖北黄石时,不会说中文的他坐错了公交车迷了路,只好指着学校照片向路人请教。让卡利布没想到的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陪他坐了好几站把他送回学校才离开。“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善良。”卡利布回忆道。

在湖北师范大学求学期间,得益于中文教师严格又亲切的教学风格,卡利布的中文提升很快,也和老师成了朋友。

2021年,卡利布学成回到埃塞俄比亚,发现很多埃塞人有学习中文的需求,便开办了“你好”中文学校。针对当地人的发音和学习习惯,开发了阿姆哈拉语和中文双语教材,在当地中文教育领域独树一帜,吸引了上百名学员。这些学员不仅有即将赴中国留学的学生,还有与中国有生意往来的商人等。此外,卡利布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教中国人学习阿姆哈拉语,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

卡利布的梦想是将来能开设一家中国文化中心,埃塞民众可以在那里体验中国文化,品尝中国美食。

语言是文明的载体,更是民心相通的桥梁。孙亮与卡利布的故事,正是中埃“软联通”的生动缩影。随着中文教育在埃塞俄比亚的“生根开花”,两国青年以语言为媒,共同书写着合作共赢的未来篇章。

责任编辑:张阿嫱
  • 一带一路
  • 中文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