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通信中断如“断线风筝”,当桥梁崩塌成“天堑鸿沟”,救援力量如何以血肉之躯架起“生命之桥”?
4月14日至16日,云南曲靖、昭通两地公路局在昭通市巧家县开展5.7级地震综合应急演练,以“全要素、无脚本、跨区域”实战标准,为高原山区应急救援交出硬核答卷。
向险而行,高原孤岛的生命竞速
14日5时30分,模拟地震突袭巧家县某地,山体滑坡瞬间吞噬30米跨河桥梁,电力、通信信号中断。曲靖、昭通公路局闻讯而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叫应叫醒”执勤备勤应急队员。
7时10分,云南省公路局启动三级应急响应,调派由曲靖公路局和昭通公路局组建的省级专职应急保障三大队,联合成立前方指挥部,紧急赶赴灾区,架设应急钢桥。
接到指令后,两地公路局随即开展跨区域编组作战。7时40分,两地应急队员同步集结到位。8时30分,曲靖公路局应急队伍携带机械、设备、物资跨区域驰援。8时40分,应急钢桥运输车辆抵达存放点,昭通20名应急队员在无桁吊的情况下,靠人工配合吊车,仅用2小时完成33米模块化公路钢桥及架设工具装车,随即出发。
“我们模拟战时路况,专挑车流拥堵、施工路段行军,但队伍仍比预定时间提前43分钟抵达。”演练总指挥透露,两地队伍在灾区现场成立联合指挥部,以“机械+人工”协同作业方式,6小时14分钟架设起33米应急钢桥,比原计划提前2小时打通生命通道。
科技赋能,20分钟构建“天地一体”信息网
“地震孤岛”亦是“信息孤岛”。极端应急通信保障也是此次演练的重点科目。
前期,两支队伍依靠卫星电话建立初步联系,行军途中保持定时联络,还通过急通信指挥车将沿途道路通阻情况以音视频的方式回传后方指挥部。
抵达现场后,通信组组长王勇带领队员,用便携式卫星设备20分钟完成组网,无人机操作手李向军操控“空中尖兵”盘旋侦察,实时回传灾区画面。
“我们准备了三套通信保障方案,从卫星电话到便携式基站中继,确保半小时内重建通信。”王勇一边调试设备一边介绍,演练中,队员们通过“卫星电话+指挥车+便携式基站”三重保障,让灾区信息穿透云雾,直抵指挥中枢。
协同攻坚,30双手托起“钢铁脊梁”
为紧贴实战,在钢桥构件的配备上,还利用前置备勤点,进行了差异化配置,考验临场作战能力。
架设现场,模拟河流宽25米,深2米,受损桥梁长30米。钢桥架设指挥组决定采用“悬臂推出法”,以机械辅助的方式,在河上架设33米双排单层321型应急钢桥。
钢桥架设现场,30余名队员迎着烈日鏖战。技术组、桁架组、横梁组、连接组分工如齿轮咬合,吊车精准定位,钢桥模块逐段吊装。
在主桥架设到18米时,第一棵横梁孔位偏移约2厘米,队员崔勇科果断取来角磨机,现场进行修正。在准备吊装第四节9米主桥时,细心的崔勇科发现,吊装的钢绳比平时使用的要细,还有毛刺,立即报告现场指挥员叫停了吊装。
架设中,30余名应急队员经历了预设钢桥主构件变形、吊装钢绳承重不足、钢桥构件不匹配、桥头搭板数量和辅助架桥工具不足等多重考验。
“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演练就是实战,细节决定生死。”指挥部成员凝视着最后一块桥头搭板稳稳落位,感慨道,“6小时14分钟,比我们设定的通车时间提前了约2小时,这不仅是速度,更是这支应急队伍的‘肌肉记忆’。”
野战后勤保障,确保救援坚实有力
演练现场设置应急钢桥架设工作区、生活区、停车区、指挥观摩区等多个区域。
在生活区,炊事班长李国平挥动锅铲,野战炊事车飘出阵阵饭香。“应急救援,粮草先行。”负责本次后勤保障的曲靖公路局应急中心主任秦太平指着标准化帐篷和野战炊事挂车说,“我们全程模拟实战,吃住行全在野外,这是对后勤保障的极限考验。”
联勤联动机制同步激活,医疗救护车、消防水车在现场待命,为持续救援筑牢了“后方盾牌”。
“三天的时间,我们完全按照野战化保障要求,完成了野外住宿、给养伴随化保障。”现场副总指挥介绍,“这种精细化、规范化的后勤保障体系,不仅提高了救援效率,战时还能为灾区群众提供餐食和医疗等保障……”
生命线上,见队伍传承
“2008年汶川,我们在平武战斗了30余天,在70°的边坡上清理危石,在掩埋的道路上重新开路;2014年鲁甸8.03地震,我们几乎完全依靠人工,创造了52小时打通‘生命线’的奇迹;2018年7月,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60人12小时,在师宗南盘江15.6米高空,架设起全省最长应急钢桥,刷新记录。”老队员向刚入队的“00后”讲述着战地故事,年轻队员们听得入神,手中的绳索愈发紧绷。
队员崔勇科手把手教新兵向发电机中加注汽油,“油管要一插到底,一滴都不能漏。以免滴漏到排气管上引起火灾或者爆炸。”
有15年架桥经验的“老兵”李秀林,蹲在勘测点向新人传授放线技巧,“这根线偏移1厘米,钢桥就可能架不稳。”
在演练现场,队员们生活垃圾入桶,不仅主动将现场的其他垃圾收拢归类存放,还力所能及,帮助过往群众。
“应急救援,是血与火的淬炼,更是精神与技艺的传承。”巧家分局阳家聪观摩后动情地说,“这支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承重、特别能奉献’,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
以练为战,锻造应急“先锋队”
演练期间,两地公路局的相关人员通过线上和实地进行观摩。巧家县应急、交通综合执法、高速公路等部门进行了现场观摩。交通运输部、省公路局有关负责同志还通过指挥平台进行了现场调度。
“这是我们曲靖、昭通两地公路局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的创新实践,首次实现了跨区域、无脚本联合指挥和全要素、实战化目标。”演练现场总指挥在总结时点评,“我们模拟通往震中唯一桥梁中断,检验应急队伍的动员能力和跨区域机动能力,模拟电力、通信完全中断的环境,考验应急队伍的自主研判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通过实战演练,我们也发现了跨区域应急响应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为我们未来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有力依据。”
两地公路部门表示,将以此次演练为起点,持续深化“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的协同机制,打造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应急“先锋队”,为守护滇东北高原的生命线永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