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至23日在湖南衡阳举行的第三届湖南非遗博览会上,AI、AR等数字技术,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本届博览会以“非遗潮起,薪火‘湘’传”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98个非遗项目,展区面积超5000平方米,集中展示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成果。湖南各市州非遗代表性项目被一一呈现,科技感拉满。展会现场还利用湖南8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200余件非遗作品打造“非遗生活家”。“让传统与现代碰撞,非遗与时尚融合。”
2024-09-24 12:50:58一把黄泥,一双巧手,在匀速转动的旋转盘带动下,不一会儿工夫,一件彩陶工艺品的泥胎就成形了。看似简单的操作,阎建林已孜孜不辍36载。64岁的阎建林是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河口村居民。他不仅是甘肃省级陶器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还凭借精湛的制陶技艺,重现史前马家窑彩陶的精细和柔美,成为传播马家窑文化的“使者”。马家窑彩陶是马家窑文化的典型代表。
2024-09-23 12:51:59羊城晚报讯记者符畅、通讯员张淑婷报道:17日晚,一场盛大的原生态舞火龙民俗活动在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各村、平和大押精彩上演。今年均禾街共有28条由藤枝和榕树叶精心扎制而成的“火龙”。中秋夜,各村街道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当晚,最热闹的当属“龙腾万家火龙聚首”这一幕,只见清湖村4条威风凛凛的“火龙”巡游至清湖牌坊,现场火光冲天,龙影翻腾。据悉,舞火龙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
2024-09-18 18:20:599月9日,“新疆土陶艺术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2006年“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本次展览是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联合主办,喀什地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新疆艺术学院、石河子大学支持,展览时间将持续至11月24日。
2024-09-13 16:22:57中新网兰州9月11日电 “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系列活动“大塬长歌庆阳诗会”10日晚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州故城举行。古为边塞的环县邀四海宾朋以诗歌唱和,走进“皮影之乡”的光影魅力。据了解,诗会运用大型灯光投影营造沉浸式演绎空间,300多名演员通过朗诵和情景表演的形式,用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深情诠释动人诗篇,将诗词的文字之美具象化、艺术化,描绘出庆阳和环县的人文之盛、自然之美、气象之新。
2024-09-12 17:50:51“有衣无银,不成盛装”,银饰自古便是苗族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每逢年节或喜庆活动,苗族姑娘们身穿民族服装,戴上款式丰富、造型精美的银饰,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县共有银饰制作非遗传承人46名,69岁的杨正贵是唯一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机器生产越来越普遍的当下,杨正贵仍坚持纯手工制作。
2024-09-11 15:09:27随着越剧《新龙门客栈》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近年来,不少剧种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有趣元素,结合当下观众的兴趣,让古老的戏曲更富有时代特质,也唤起了更多年轻人对戏曲的好奇心。越剧演员陈丽君(左)和李云霄在越剧《新龙门客栈》演出中。2023年3月剧目上线,很快形成了口碑传播效应。但是,传统戏曲进行沉浸式设计,目前仍然存在一些瓶颈。“如果景造得更真实,增加与人物之间的互动,会很好玩。
2024-09-09 18:56:38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举办。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其他21个省份的3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40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展。非遗展作为“文化润疆”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4年。
2024-09-09 18:55:22音乐艺术能陶冶情操、滋养心灵,激发个体情感与民族情怀。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千百年来,戏曲音乐深入人心,极具艺术感染力,传递着中华民族对仁、义、礼、智、信等价值的美好追求。今天,戏曲音乐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绽放出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戏曲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探索,可以拓展音乐创作的空间,让古风古韵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
2024-09-04 16:47:30《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