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广播艺术团主办的第六届非遗相声大会日前落幕,近500万人次的线上观看量再次证明了相声艺术的强大魅力。本届相声大会不仅延续了传统相声的精髓,更通过一系列创新作品展现了相声在当下的活力。从冯巩、贾旭明等演绎的群口相声《一个大瓜》到金霏、陈曦的《甲方乙方》,这些作品既反映了社会现象,又融入了现代元素。这种创新精神在第六届非遗相声大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025-02-21 17:20:34江汉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共申报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39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68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彰显江汉区作为‘楚中第一繁盛处’的深厚文化底蕴,更滋养着现代生活。”
2025-02-20 12:50:32达孜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唐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洛追说。见证一幅精美唐卡作品在师傅手里诞生的过程,洛追心里满是震惊。2005年,洛追正式学习传统唐卡制作,得到了洛桑桑格老师和丹巴绕旦教授的悉心教导。十多年来始终不懈地致力于唐卡艺术的传承工作,让洛追获得了不少奖项。
2025-02-14 17:00:012004年8月,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从国家层面开始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然而,在这股热潮中,我们也看到不少“非遗”标签被误用、乱用的情形,在某些情境下,“非遗”甚至沦为博人眼球的噱头。在此过程中,“非遗”标签的误用或滥用,使得对商业价值的追求凌驾于对传续非遗整体价值的考量。
2025-02-12 15:31:242月9日上午,伴随着系列精彩表演,“多彩非遗闹元宵”2025肇庆广府文化庙会在肇庆市包公文化园正式启动,拉开4天5晚的广府文化盛会帷幕,这也是“年味肇庆——请到肇庆过大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开幕日下午,特大非遗巡游展演在肇庆江滨堤路举行。巡游重点展示了肇庆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县级非遗项目,包括龙母巡游、包公出巡、非遗传承人风采等。肇庆广府文化庙会自2023年至今已是第三年举办,广受民众喜爱。
2025-02-10 16:03:43鞭炮一响,“宋江”敲起了开场鼓,舞着布青蛇的“时迁”跃过门槛,深马步,一勾脚。“杨志”和“李逵”跟着冲出来。大年初一,观众早早聚集在广东省陆丰市甲子镇等着看英歌舞,一度堵得“梁山好汉”没法前进。2011年,甲子英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叶亢说,另外两支英歌舞的表演氛围比较欢快,而甲子英歌严肃、庄重,对武术动作的细节要求严格,“马步要扎得深、稳”,呈现男子阳刚、有力度的美。
2025-02-06 15:47:32“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于2024年12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今年春节的非遗味道格外浓厚。随着科技的发展,AI等新技术也体现在春节民俗中,成为今年春节的一大亮点。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刘传介绍:“这样一场新春科技庙会,将传统年俗、年味与科技发展充分融合,让科技迎新春成为北京的新年俗。”
2025-02-05 16:51:571月22日,正值北方小年,家住河北石家庄桥西区的居民陈丽吃完早饭,就带着孩子前往河北省群众艺术馆赶非遗大集。“一是采购非遗年货,二是让孩子体验下传统手工技艺。”提起非遗市集对非遗产品销量的带动,李钧感受颇深。“到正定游玩的人非常多,我们从白天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冬菜的销量十分可观。”
2025-01-27 17:01:34周淑英,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蔚县剪纸的第三代传承人,正手持刻刀,在红纸上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图案。她的手艺在当地被誉为“神乎其技”,每一刀都精准无比,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幸运的是,AI技术的介入为蔚县剪纸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5-01-24 17:39:12《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