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弹性线,多个彩色珠子,做成手链、项链、戒指等饰品,或者在课下互相欣赏,或者在课堂上玩弄,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这就是多地小学生的最新集体爱好“盘手串”。据北京晚报报道,目前小学生盘串现象确实存在,但有冷有热,远不至网络流传“人手一串”的程度。不过线上售卖确实较为火热,有些店商月销达数千件。
对孩子玩手串,原本无需大惊小怪。十岁上下的孩子,对什么事情都充满新奇,具有仿效能力和从众心理。不管是曾经的转笔、贴纸还是如今的咕卡、盘串,都受到青睐。就盘串来说,虽然是中老年人的爱好,但孩子版的手串多是五颜六色的,不显得老气横秋;珠子的不同颜色和组合方式,也颇具趣味性。对孩子来说,追随潮流是真,“解压”或是大人的过度解读。此外,跟风盘串,一定意义上也是将其作为社交工具、小朋友之间的独特暗号,满足的是人有我也有的心理。所以,很多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盘串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同时认为孩子的兴趣转变快,流行总是一阵风,也许要不了多久,盘串就会束之高阁了。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商家对盘串之风推波助澜,一些网络营销不失时机地“添油加醋”。记者发现,“儿童盘串”销量增加与起网络热度提升几乎同步,各平台以“小学生教我盘串”“大学生烧香小学生盘串”等为题的图文视频层出不穷,共同营造出“全国儿童都在盘串”的氛围。这样的传播导向,将原本部分人的爱好,活生生营销成了“人手一个”的必需品,显然是在诱导中小学生加入盘串大军。
孩子盘的是串,商家“盘”的是利益;盘串可以是一阵风,商家不应一旁煽风。孩子有休闲新方式无可厚非,可如果任由商家营销炒作,势必让更多孩子随“风”摇摆。当下,小学生盘串已经出现了往谁更多、谁更好、谁更贵的攀比道路上发展的趋势,不少孩子“坐拥”多个串,一串价格甚至达到几百元。收集手串,互相攀比,有可能助长孩子虚荣心,也给家长增添了额外的经济开支。更令人担忧的是,无串没朋友,串少可能要靠边站,不懂串简直没有发言权……当手串异化、盘串走偏,那就不再是新奇玩具,反而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不仅可能干扰孩子学习,甚至影响孩子的价值观。
面对孩子盘串热,要有冷思考。盘串可以是孩子的游戏选择,不需要一禁了之,但对校园盘串声也不能听之任之。家长和老师应该适度引导,注意控制孩子使用手串的时间和场合、预防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同时,帮助孩子寻找更健康、更多元的休闲娱乐方式。孩子的兴趣总是多种多样的,不局限于哪一种娱乐方式,让其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爱好,既不给商家“薅羊毛”的机会,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同时营造更加阳光、更加有趣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