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牙膏中添加防龋、抗牙本质敏感、抑制牙菌斑和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成分,功效牙膏由此诞生。自2023年12月国家药监局对牙膏产品实施备案管理以来,多数企业对产品的安全与功效宣称进一步重视,包装也相对规范。新京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市场上仍存在网络宣传夸大功效误导消费者、“消”“械”字号产品越界当牙膏卖等违规行为。
2024-12-17 15:07:37中国消费者协会今日(13号)发布消费提示:未成年人理性“吃谷” 谨防消费陷阱。购买这些商品的行为被称作“吃谷”,买“谷子”的人聚集到一起交流分享就形成了“谷圈”。“谷圈”市场近几年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隐患,存在诱导未成年人冲动消费、私域交易缺乏监管、受害者维权困难、不法分子借机诈骗等问题。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对谷圈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024-12-13 14:35:52本报杭州12月11日电 针对消费者线下消费离店后对订单产生的疑问难以得到回应的问题,日前,浙江杭州市场监管局创新推出“放心消费收款码”。如今,杭州市场监管局在“一键和解”模式的基础上再次升级创新“放心消费收款码”,不仅在收款码外观上融入放心消费元素,还在消费者扫码后的支付页面上展示了商家向消费者作出的六大承诺。
2024-12-12 15:59:42本报西安讯 11月26日,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市场监管局新城市场监管所所长常亮见到记者时表示,随着消费投诉举报数量上升,“职业打假”投诉举报成本降低,大量牟利性索赔类投诉举报涌向基层所。希望上级市场监管部门能够尽快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或部门规章,以利判定处理牟利性索赔类投诉举报。对此,常亮表示,处理类似消费维权也应有更明确操作规范。
2024-12-05 17:35:01记者从中消协官网获悉,11月28日,中消协发布2024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消协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10月20日至11月16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双11”期间,在更多优惠、更充足的思考时间之下,翻车的直播、出问题的产品、麻烦的售后、再度复杂的规则,消耗着消费者的信任。2024年“双11”消费者吐槽主要集中于直播带货、产品质量、优惠套路、技术服务等方面。
2024-11-29 20:06:45近日,央视曝光“7万件儿童羽绒服里面竟然没有真羽绒”之后,各地也陆续开始了查处。对于羽绒服能够造假泛滥,只看“性价比”的消费者究竟有没有还手之力?高水平的山寨企业,做出来的产品和检测报告,甚至可能比真的还“真”。那么是不是真的有长效监督机制和惩处机制能够起作用?甚至,只要羽绒服换个名字,比如叫“轻羽”“仿羽”“高绒”之类的,也能真假混杂鱼目混珠。
2024-11-28 19:55:3711月24日晚,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曝光了不法商家以“丝”代“绒”的羽绒制品造假乱象,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中国羽绒工业协会针对广大消费者关注的如何选购羽绒制品问题,特作如下提示和说明。协会将坚持密切配合公安和市场监管部门,及时举报和打击以次充好、制假售假及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积极对接销售平台,建立长效机制,共同守护安心消费环境。
2024-11-27 21:03:07中新经纬11月27日电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微信号“中国药闻”26日消息,经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9家药品检验机构检验,共23家企业生产的28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经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检验,标示为石家庄格瑞药业有限公司、江苏远恒药业有限公司、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8批次阿昔洛韦滴眼液不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项目为可见异物。
2024-11-27 21:02:30冬季来临,羽绒服、羽绒被等羽绒制品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但一部分“假羽绒制品”却在线上线下市场肆意泛滥。央视《财经调查》记者近日在江苏南通、江西九江的羽绒制品生产和销售企业调查发现,一些商家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以次充好,用所谓“飞丝”甚至更劣质的填充物冒充羽绒。这种“以丝代绒”的劣质羽绒制品,不仅坑了消费者的钱财,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2024-11-26 12:30:19《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