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面具、青铜树枝、刻有游鱼的青铜瓿、玉璋、海贝……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推出的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示上,50余件新出土的“宝贝”首次与观众见面。焕新“重生”的三星堆文物持续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在这里,我们不仅能看到新出土的文物,还能近距离了解修复过程,真的很震撼、很神奇。”从四川绵阳赶来德阳广汉看展的肖泽霖忍不住连连赞叹。
2023年7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四川考察。这是26日下午,习近平在位于德阳市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同现场工作人员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2023年7月26日下午,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习近平走进文保修复工作区,仔细察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流程细节和最新技术,同现场工作人员亲切交流。
他指出,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到三星堆视察时,专门针对文物保护提出了希望。”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文保中心主任余健表示,一年来,牢记总书记嘱托,三星堆博物馆全面深化改革,在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一项项新进展。
“我们与16家文保科研机构合作,完成了4000余件新出土文物的清理、保护。”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工作人员蔡秋彤介绍,“为了能尽快复原文物变形、残缺、断裂部位,我们进行了技术和设备升级,创新应用数字化采集与建模、3D打印、激光扫描仪等。”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一年多的攻关,作为世界性难题的象牙保护,在三星堆也取得重大突破。
“以前象牙只能放在‘文物冰箱’里,现在已经可以在22摄氏度左右、60%的湿度环境下陈列了。”蔡秋彤自豪地说,不仅如此,经过跨坑比对,三星堆2号青铜神树的30多件青铜残件借助AI数字虚拟技术重新“长”在了一起。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文物修复。人民网 赵祖乐 摄
2023年以来,四川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在三星堆博物馆相继挂牌,全方位培养年轻人投身文物保护和修复事业。依托参与单位强大的技术力量、专家资源以及政策支撑,三星堆博物馆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进行改革创新,大批年轻的文物保护修复及多学科研究人才迅速成长。
“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为我们团队注入了不少‘新鲜血液’,目前已有10多名年轻人,大部分都是‘90后’。”余健表示,5年培育10名领军人才、50名技能工匠、100名文博青年菁英,这是他们的目标。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火起来?三星堆博物馆探索出的答案是——“创”字当先。
“除了用360度全景、裸眼3D等新技术赋予文物生命力外,我们创新展陈方式,通过与世界其他地区同类文物作比较,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开放包容。”据三星堆博物馆学术研究部工作人员罗红介绍,今年5月,主场馆还新增了1300平方米的互动体验区,借助特色装置,结合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游客一秒“穿越”到古蜀文明时期。
“每个展项都是最新学术成果的一种趣味转化,让大家在互动中了解古蜀人服饰、农业、手工业等知识。”罗红说。
游客正在互动体验区参观体验。人民网 彭茜 摄
“邂逅三星堆—12K微距看国宝”全球巡展在卡塔尔盛大启幕,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捧;在埃及开罗开幕的“三星堆·金沙主题数字展暨推介活动”以高精度文物复制、VR互动体验等现代科技形式,呈现出鲜活、立体的古蜀文明……三星堆博物馆创新探索出的“特色内容+全球表达”模式,让三星堆文物更好地走向世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文化遗产保护作出新的部署,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
如今,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在统筹推进。新征程上,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一幅古今辉映、气势恢宏的新时代文化长卷铺陈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