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二十大征文

桐城蝶影

2022年06月15日 18:52:27 作者:疏泽民

踩着时代节拍,沿着城区增能扩容的轨迹,追寻安徽桐城东部新城蝶变的光影,一路向东。

1984年7月,毕业分配来到桐城。站在龙眠河边,对岸是农田和星星点点的民房。城市并不大,以和平路为轴,仅仅二十来分钟,便从这头走到那头。

半年后,我主动下基层,来到县城东部三十里地的孔城区农机站,一呆就是十年。这十年,我无数次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孔城与城关。沿途的路标,在我的眼前一次次晃成光影里的底片。

十年后,我调回城关。住在城区,每次回故乡枞阳,坐在“桐城-铜陵”大巴上,一次次透过车窗望去,沿途尽是城市一路向东的蝶影。

变化最大的是交通,是路网。城区龙眠路向东延伸,客运汽车站搬至城外,城区公交投入运营,合九铁路、合安高速相继建成通车,民营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以龙腾路、东一路为两轴的“四片八区”初具雏形。2003年以来,城区建设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新一轮总体规划中,确立了向东发展的战略,拟在孔城区域内规划建设东部新城。2009年4月,桐城市正式融入合肥经济圈,桐城经济发展,追赶大都市节拍。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于加档提速中不断超越。

彼时回枞阳老家,我改乘201路城乡公交。车窗是取景框,移窗换景中,我看到合九高铁桥墩架设了,铁轨合龙了;荒郊的荒冈推平了,望溪大道拉通了;市立医院新区奠基了,主体建筑落成了;新八中开工建设了,新生入学了;路网加密了,车辆通行更畅了,路边的绿植开花了,横跨合安高速的向前大桥北侧的荒冈,变成了古色古香的桐城师专教学楼和学生公寓,大桥南侧的空地,变成了“书香里”高档住宅小区……

枞阳老家来人,经过东部新城建设区域,总会这样说:桐城的变化太快了。

而我,从201路城乡公交乘客那一张张舒心的笑脸和一惊一乍的感叹中,也感受到了桐城的日异月新。

为了近距离触摸东部新城的日异月新,周末,我骑上单车,沿着三十多年来一次次行过的路径,一路向东。

久雨初歇,阳光照彻,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草木清香。走进新八中门前的学苑路,走进东部新城中央景观轴,走进望溪东路……蓦然发现,草木清香紧紧跟随,如影随形,我有些醉氧了。

富氧以中央景观轴为盛。这是一片依地势新建的水廓园林,修剪过的草坪贪婪地吸纳大片阳光。景观轴水域亭台因坡而走,驳岸因地形而砌,环水塑胶跑道穿越林间,移植的紫薇正在怒放。在城市展览馆水域,一位红裙女子临水而立,站成夏天的红蜻蜓,另一位绿裙女子举起手机自拍。她们的影子,与蓝天白云和岸边的青草一起,倒映在水中,红绿蓝白青,色彩斑斓,令人陶醉。

打开手机地图定位,已找不到当年的坐标。在孔城区工作的十年间,我走过辖区的每一个村落,包括我现在站立的位置,也可能站立过。此时此刻,我却怎么也找不到旧时的痕迹,仿佛被橡皮擦擦过,了然无踪。

破旧立新。我为桐城的日异月感到无限欣喜。

欣喜的,远不止目力所致的浮光掠影。

再次来到东部新城,感受桐城之变。东部新城于2010年开始动议,2011年完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编制,后经多轮修编,一座崭新的“文化新区,智慧新区,生态新区”锦绣蓝图擘画绘就。新城的选址与规划颇具前瞻性,在这里,设计师依丘陵山冈、河流池塘地形走势进行布局,建设者尽可能不破坏水系生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地理风貌,留住乡愁。

在桐城师专新校区,除了崭新气派的教学楼、学生公寓和干净整洁的运动赛场,我还看到形状不规则的水潭、水宕、小河湾,很随意地散布在校园西部、南部,犹如圩区的芦苇荡。这些都是建设者不破坏生态水脉、涵养地气的杰作。一边是与时代同呼吸的现代气息,一边是敬畏自然的小桥流水,能够在这样的校园里读书,也是有福气的。

来到高桥河,雨季的河水自高桥闸倾泻而下,訇然有声。河岸铺设防洪护锁砖,两岸绿树成荫,成为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高桥河之水向东流淌,流入嬉子湖,流入长江。

如果倒流呢?那是引江济淮,江船逆流而上直抵孔城,游客下船到这里也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

有水真好,它能让城市活起来,润起来,美起来。

东部新城的水也是。

站在三水厂超大电子屏前,工程师为我们“指点江山”:三水厂从牯牛背水库引水,经这里净化后,向东部新城和周边城镇近20万人供水,未来引江济淮通水后,再引长江水补给,提高产能,让更多的城乡居民喝上放心自来水。

东进与北上,牯牛背之库水与长江之水,将在东部新城相拥相融。

走进刚建成不久的桐城高铁东站,车辆和旅客进出秩序井然。站在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望着电子屏上跳跃的高铁信息,浮想联翩。短短三十余年,作为县级市的桐城,蝶变之快、之大,让人惊叹。新建的合安九高铁、合九铁路、合安高速、德上高速、岳武高速穿境而过,立体交通尤为发达。桐城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文化是桐城最具影响力的资源,“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成为美谈。这里先后走出近3000名博士,近20名“两院院士”。2021年,桐城走上央视地名大会,同年底,桐城获批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生活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桐城,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因为我知道,桐城将会搭乘高铁时代的快车,坐上南水北调的航船,一路向前……


责任编辑:乔妙妙
  • 安徽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