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重庆,你会想起什么?是轻轨穿楼的李子坝、是人头攒动的洪崖洞、还是一派繁荣的解放碑?但其实,这些被打上“城市明信片”烙印的几处地标都不足以代表这座山城。
二十几年前的重庆还是个在暗夜里跌跌撞撞“探出路”的笨小孩,二十几年后的重庆已是个在白昼中平平稳稳“谋发展”的新青年。
我生于重庆,又长于重庆,亲见了这22年间这座城的沧桑巨变。
重庆西北角,有一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汇之地,名为合川,这是我生长的地方。我的家就在嘉陵江畔的云门镇上,屋前屋后端的是山清水秀占了个全。
小镇生活节奏缓慢、交通顺畅、居民亲切,我爱这里的人、事、物,热爱它的一切。
小时候,妈妈带我去上学时,一定会带我去老街的那家“李二娃面馆”点上两碗小面。我吃一两加蛋,她吃二两多菜。俩母女回回都能乘兴而来,又尽兴而去。
即便是长大了,那口小面仍然是萦绕在我心间念念不忘的味道。上个月回家时本想着再去吃上一回,到了地儿才发现原来记忆中的小店早已不知何时关了门,留下的只有卷帘门中央上写着“门店转让”的一张白纸黑字。
李二娃面馆四块钱的小面。
还是头一次,我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被时代遗忘的何止一家面馆,还有许多藏在山城咔咔角角的老店,都在我还未反应过来时无声地道了再见。
一时间,我有些黯然神伤,兴致缺缺地坐上了回老家的区县客车。
我带上耳机,嘴里轻哼着旋律,头靠在车窗上,感受着车辆细微的阵阵颤动,望着窗外不断向后掠过的风景,一时间看得出了神。
自我读大学一来便鲜少回云门,不知不觉间一向质朴的她竟趁着春风换上了新装。
云门大桥上,两排崭新高大的太阳能路灯为川流不息的车潮引航;镇头广场上,多了一批新安装的运动设施,爷爷奶奶在一旁打太极,小孩儿们在另一边打乒乓;嘉陵江畔,少了昔日让人诟病的河滩垃圾,多了今日充满生机的盎然绿意。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小镇如此,山城亦然。位于祖国大西南的重庆,如同一颗遗世独立的蒙尘明珠,如今正一点一点抖开埃土,让中国看到这座熠熠生辉的城市。
我感慨于重庆焕发的蓬勃生机,也感知到改革的浪潮正在席卷这座历史古城。尽管“老物什”黯然离场,但总会有“新玩意”登上舞台,真真应了那句“你方唱罢我登场”。
第二天一早,我本想着给妈妈露一手准备早饭,但她说今天赶集热闹正好出去吃,再趁早买些新鲜菜肉。
我跟着妈妈走进了一家面馆,听见她熟络地喊着“二娃”,才发现老板竟就是“李二娃面馆”的李二叔。
一问之下,才知晓个中缘由。那家老店位置偏,周围乡亲走的走、搬的搬,近年生意一直不大景气。夫妇俩一合计索性盘下了一间新街的店面。如今这家新店更美观、更舒适、更宽敞,还为客人贴心地安上了WiFi。面馆换了个新模样,但那桶装着免费热豆浆的不锈钢桶还在,墙上挂着的价目表上小面仍是4块。
这一刻我才明白,原来那些“老物什”不是被迫掉了队,而是主动适应了时代的进程,以“新玩意”的面貌在我们眼前呈现。
老重庆活成了新重庆,新地标又怎么能够全面地诠释具有无穷可塑性的他呢?我爱这座充满破旧立新之魔力的“奇幻之城”,我和他的故事暂无结局,只有“未完待续”……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