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二十大征文

与父母保持适宜的温度

2022年07月11日 16:16:29 作者:杨志艳

自古以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天大,地大,不如人民的利益大;国大,君大,不如人民的口腹大。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但在地大物博的中国,老百姓的穿衣吃饭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古时候打仗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一支向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部队处于缺衣少粮的状态势必会影响士气,长久下去还会危及他们的生命。众所周知部队如果没有后勤给养,那就无法保证在攻城略池时完胜对方。新中国成立初期,举国上下百废待兴,但没想到接踵而来的却是“三年自然灾害”。它的出现导致大面积的民众饥饿,为了让老百姓能吃上一口饱饭,袁隆平与他的助手们夜以继日地研究,最终创造了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自此“中国杂交水稻”让无数的国人过上了“家中有粮,心里不慌”的幸福生活。

我姥爷在新中国成立前年纪尚小的时候就曾经见识过村里有人吃观音土而奄奄一息,那时人在饿得两眼发黑时就会由衷地感叹:如果生前能吃上一口细粮(白米饭),闭上眼睛(死了)也值得。熬过了炮火连天的艰苦岁月,后来的老百姓不仅仅吃饱了饭,而且到了我们这一辈居然还有人挑食,对于这些挑三拣四的孩子们,我母亲的口头禅就是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教书育人的她希望孩子们都能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体恤“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农民,让这种不为生存犯愁的日子能够像流水一样连绵不绝。

记忆中父母在我读小学时忙于生计,生活的艰辛与重担让他们对一日三餐无暇顾及,似乎解决了温饱就是万事大吉,长年累月那几个千篇一律的家常饭菜就是美味佳肴。退休赋闲在家的父母对饮食的做法却极为讲究,母亲甚至通过视频去学习研究菜式的新花样,但凡每一次创新她都要打电话央求我去品尝,可我要么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去,要么去了也是沉溺于手机游戏,完全无视她的劳动成果。每次都是在他们一再的催促之下才勉为其难地动动筷子,像征性地举箸浅尝。如若心情好的时候我还会肤浅地夸上几句,母亲就跟在大街上捡了金元宝似的,一脸的喜悦与骄傲。

直到有一天老天爷恩赐了一个孩子给我,直到自己为人之母以后才蓦然间大彻大悟,孩子的降临是一位女性从千娇百媚迈入到素面朝天的重要分水岭,只要是孩子喜欢就会倾情付出,全然不顾自己已经灰头土脸,一向视厨房为禁地的我开始学着做孩子喜欢吃的鸡蛋糕,把新鲜水果榨成汁儿给他喝。当孩子已学会说话走路,执意要与院子里的小伙伴们玩耍时,我就把碗端着,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哄着他边吃边玩,唯恐饭菜凉了,担心他饿了,连梦里都是他哭了笑了的样子。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搂着孩子睡觉,初夏的温度不算太高,卧室里既没有开空调也没有挂蚊帐,不曾想一只饿得发慌的蚊子趁着夜色爬到了他娇嫩的嘴唇上张开“血盆大口”估计亲了好几个来回。直到早晨起来孩子的嘴唇呈现了肿胀的模样,送入幼儿园时就遭遇了老师疑惑不解的小眼神,我好不容易解释清楚了事情的缘由,没想到那位年轻的女老师听完后居然捂着嘴偷笑,为了缓解尴尬,我竟然一不留神没心没肺地在孩子伤口上洒盐,说他有点儿像猪八戒。老师这才反应过来,宠溺得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特别关照得抱了抱他。放学后我接他回家,没想到就寝前他就是不肯喝我为他准备的牛奶,说是喝了以后蚊子要来偷袭,会把他咬成丑八怪,他才不要当猪八戒呢!摸着温度适宜的牛奶,我告诉他只有喝牛奶了才能长得又帅又壮,我使出浑身解数把孩子哄了好一阵子,他才乖乖地喝下了牛奶,喝了牛奶的他很快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我握住那个渐渐冷却的空杯总算是如释重负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后来我对父母的趁热吃有了深深的共情,每次回家也很配合,尽可能给出自己到家的大概时间。一进家门就能迎来热气腾腾的饭菜,随手夹一小块排骨,肉质鲜美,外脆里嫩,疏爽滑口,鱼就更不用说了,母亲必定会提前腌制好,等鱼进味了才下锅烹饪,为了追求完美的口感,母亲放佐料一点儿也不吝啬,每道菜里差不多都有香葱与姜丝、食盐与胡椒粉、酱油与醋调味,若是褒汤那花椒与八角茴香必定共舞,但凡我吃得较少时,母亲就会接二连三的询问是不是做得不好吃,我顿时恍然惊觉,这难道不是凡尘俗世生活中的另一个自己吗?犹记第一次尝试着给孩子做红烧肉、煎牛排,呈上烟香盛放,暖气洋洋的食物,我竟也是这般神情紧张地问孩子,直到他大快朵颐吃得只剩下一张空盘时,我才神清气爽开心地笑了。

有人说一道菜的灵魂是温度,那么对待父母的态度也要如同出锅装盘的菜蔬一样,保持恰当的热度,及时回馈父母的信息,有空常回家相伴,不要让芳香四溢的菜还没动筷就渐变成僵硬冰凉的残羹冷炙。人行至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在呵护子女周全时不要忘了为年迈的父母撑伞,替他们遮风挡雨,把温暖的双手彼此紧握着前行,像多年前他们牵着自己的小手或走在泥泞小道,或走在人生惬意的春风里。一路相随——有你,足矣!

“花待折时堪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人们对待花草的态度尚且如此,那么在这个万丈红尘里更应当珍惜与父母相聚相守的缘分,人活于世算来不过短短三万多天的历程,毕竟“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缺憾是不能弥补的。

责任编辑:乔妙妙
  • 美食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