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周洪宇代表: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全过程

2021年03月10日 16:08:43 人民网扶婧颖 黄玉琦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受访者供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发展理念如何引领“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如何推动基础学科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人民网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

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的角度把握新发展理念

人民网: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应怎样发挥新发展理念对教育事业的引领作用?

周洪宇: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教育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的角度把握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创新是引领教育发展的动力。教育改革创新,既是趋势,也是需要。新阶段要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育体制,更新教育内容,满足全民学习需求,服务经济和社会转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协调是教育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问题,迫切要求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要统筹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提高办学效益;要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切实把握好各级教育发展的重点和节奏;要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缩小教育发展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要统筹改革、发展和稳定,以教育改革促教育发展。

绿色是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时尚,就是回到教育的本原上去思考教育面临的问题,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化解内部矛盾,优化外部环境,最终促进教育的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开放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全方位高水平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把高质量发展摆在教育对外开放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更加注重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提高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治理能力,探索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形式,拓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新领域,深度参与国际教育治理。

共享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教育的共享发展,主要需要解决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促进公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共享发展就是要让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使全体人民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人民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经历平等的教育过程,获得公平的教育结果。

把“两个大计”转化为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

人民网:“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目标、新要求,教育系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应如何认识教育在新发展阶段的责任和使命?

周洪宇: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深刻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并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把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明确了教育在新发展阶段的责任和使命,是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

“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目标、新要求,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进一步把“两个大计”转化为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民网: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请问“十四五”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服务国计民生的作用?

周洪宇: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发挥教育服务国计民生的作用,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二是要努力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三是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从和服务于一定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人才和智力支撑。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

人民网: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些 “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您认为“十四五”时期应如何做好基础学科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

周洪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要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坚持分类发展的原则,调整高等教育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提升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创新服务能力,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提供高层次人才。

调整高等教育的教育结构。一是调整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工艺等战略新兴产业,鼓励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学科融合。面向国际产业布局,重点培养国际贸易、国际物联网、国际航运等方面高层次人才。面向社会建设需要、重点扩大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文化创意产业、健康产业领域的招生规模,培养各类急需紧缺人才。

二是调整高等教育层次结构。适当调整高等教育专、本、研的招生层次结构,进一步提高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三是调整高等教育地区结构。加强中央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划支持、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力度,大力支持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快实现地方高等学校转型发展。

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坚持把社会需求作为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重要因素,把落实国家标准作为学科专业建设的底线要求,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学科专业布局。

一是推进基础学科专业持续稳定发展,引导高等学校高起点布局支撑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专业。

二是增强应用学科专业快速响应需求能力,推动基础学科专业与应用学科专业融合发展,加强应用学科专业与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对接联动。

三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完善支撑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学科专业,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四是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推动高等学校立足科技与学术前沿,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融合发展。如培育新兴交叉学科专业,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着力布局一批在重点战略需求和战略必争领域中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学科专业,重点建设一批重大民生需求的学科专业,优先设置一批前沿、新兴、交叉、边缘以及薄弱的学科专业,引领人才培养方向。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彤彤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