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智慧城市 > 智慧教育

李发锁《围困长春》读者分享会谈创作:“写纪实作品太难!”

2018年05月08日 08:23:11 来源:中国城市网 作者:

    2018年4月,吉林省著名作家李发锁携其纪实新作《围困长春》现身北京,该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长春围困战是国共双方在一座城市争夺时间最长、最惨烈的一场战役,70余年来,围绕这桩历史重大事件有若干似是而非的说法。长达50万余字的《围困长春》将带给我们哪些惊喜?作家如何拨开重重历史迷雾还原历史真相?作家本人如何评价长春围困战?5月5日-6日,在长春市重庆路新华书店和长春市图书馆分别举办的两场读者分享会和签售会上,李发锁与主持人以对谈的方式,向数百名读者讲述和分享了创作《围困长春》的经历和感受。

4.png

    《围困长春》封面

    谈创作初衷

  想让更多人了解伟大的长春人民

  “共和国解放的号角是从长春吹响的”。李发锁表示,长春人民是伟大的人民,长春的土地是深沉的土地。创作《围困长春》就是想把长春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地位、长春人民在解放战争中的伟大贡献讲述出来。

1.jpg

 《围困长春》作者李发锁在分享会上

  谈创作灵感

  “还原70年前惊心动魄的长春战役真相”

  2014年着手创作《围困长春》时,李发锁只想“还原70年前惊心动魄的长春战役真相”,但写到一半时发现,几十年来,围绕这桩历史重大事件,颠来倒去有若干说法,严重曲解了历史真相。正如他在《围困长春》“代后记”中写的那样,“我是怀着恼怒与忧郁,钻进档案馆、图书馆、资料室2000余万字的史料、资料、书刊中寻求答案的。” 作为一名有良知的作家,李发锁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还原历史真相,“理清后来诸多诡异的臆断与反复颠倒的种种说法”。

    2.jpg

    热情洋溢的分享会现场

  谈新作命名

  围困长春也就是围困东北

  对于长春围困战在作品中只占用三分之一的篇幅,却被用作书名的原因,李发锁表示,“不是噱头和炒作”。上世纪40年代末的长春,实际上是东北的政治中心,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垮台后,进军东北的苏联红军总部、国民党东北行营、共产党的东北局都曾设在长春。换言之,长春是东北的代称,围困长春也就是围困东北。抓住了长春之争夺,就等于抓住了研究东北解放战争的钥匙。

  谈作品内容

  多视角、全方位的叙述长春围困战

  《围困长春》全书54万余字,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叙述:一是东北三年解放战争主要战役与历史事件,尤其是围困长春战役的发展、胜利的全过程;二是国共双方统帅毛泽东与蒋介石,将领林彪、罗荣桓、肖劲光与杜聿明、陈诚、郑洞国等不同战略与战术决策分析,以及不同思想性格对决策形成的深刻影响。李发锁表示,作品多视角、全方位的叙述长春围困战,只是更清晰地反映了一个历史事实: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谈创作原则

  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出发

  真实不仅是力量的基本内核,也是报告文学作家的道德修养底线。为了真实还原70年前的长春围困战役,在创作手法上,李发锁借鉴了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和美国人胡素珊的做法和经验,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出发,对东北解放战争,尤其是围绕长春战役的深层社会原因进行了多视角、全方位的历史还原。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战争从来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而是经济、政治、社会的综合反映与比拼”、“是领袖们战略与策略的角力与争斗。”

  谈创作感受

  “写纪实作品太难!”

  原本计划一年半完成的《围困长春》,竟整整耗时了五年,这是李发锁没有想到的。2000万字的资料、典籍、档案,很多不止看过一遍;为了方便查阅和求证,整理的笔记、索引等,几乎和书稿一样多;为了求证资料、文献的真实性,他还到若干书中的城市、乡村和山沟,进行实地考查。由于长时间在档案室阅读资料,将文献纸张上喷洒的防腐剂吸入呼吸道,他还患上了呼吸道疾病。“写纪实作品太难!”这位年近古稀的作家为此感叹道。

  2016年12月26日凌晨3点多,当写完作品的最后一个字时,李发锁说,“感觉很清爽”。

  分享会后,李发锁现场签名售书,与来自省内各地的数百名读者互动,场面温馨热烈。

  李发锁

  笔名凡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任长春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动迁》《官司》等6部,长篇报告文学2部,中短篇小说多篇。作品数次发表于《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获得多种文学奖项。


责任编辑:张瑶
  • 李发锁,《围困长春》,读者分享会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