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 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绿树蓝天,碧海清风。无论是远方的来客,亦或是本岛的居民,来到海口,总会爱上这里宜人的生态环境。
自2013年以来,海口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一流水平。2013年1月到2018年4月,海口在全国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重点城市中,连续62个月空气质量排名中全部进入前十,47次位居第一,连续4年排名第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企盼。近年来,海口奋力攻坚,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让“好生态”“好环境”成为海口的城市新名片。
六大措施“保卫”蓝天
海口缘何空气好?海口市生态环保局局长佟吉强表示,一方面是生态底子好,另一方面,体制保障、制度设计也尤为重要。
近几年来,海口通过采取控车、降尘、禁烧(燃)、限烤、治企、增绿等6大措施,将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目标、任务、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着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2013年起,海口相继印发了多个方案,逐年制定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明确防治任务目标及职责分工。
同时,海口还将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从建成区扩大为主城区,永兴镇等11个乡镇、6个园区也被纳入禁燃区管理,进一步规范了海口的大气管理。
截至目前,海口共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4.96万辆,发放黄标车淘汰补贴7600万元,抽查整治各类机动车6300辆次,全市156台燃煤小锅炉已于2017年底前完成淘汰工作,这些措施为海口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生态海口渐现雏形
清晨的美舍河,两岸草木葱葱,岸上的人们有的在戏水,有的在歌唱美好生活;黄昏时分漫步西海岸,一道独具海岛风情的观景长廊呈现在市民游客面前;雨后,经过生态修复的海口三角池公园,在蓝天白云的烘托下宛如一幅梦幻的风景画……
如果说“好空气”是最大的吸引力,那么如今的海口可不仅于此。
近两年来,海口市全面落实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精神,编制印发《海口市贯彻落实2017年度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多措并举推进全市生态市建设。
“在生态海口建设中,我们开展了多次生态环境专项整治,通过编制《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加快生态修复。目前海口7个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编制已完成,五源河、美舍河、潭丰洋湿地公园建设均已启动。”海口市生态环保局副局长黄兹波说道。
水污染治理方面,海口目前持续推进32个水体治理,让越来越多的河流重现旧时清澈的光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方面,海口借力美丽乡村、百镇千村工程建设,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完善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海口推动“绿化宝岛”行动,加强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生态保护建设,守护珍贵的红树林资源。
智慧环保平台初步建成
除了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近两年来,海口也在努力推进智慧环保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利用数字化与互联网的结合,推动海口“智慧环保”进程。
海口市生态环保局总工程师宋延巍表示,目前,海口已完成《海口市城市内河湖环保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开发建设,推动《海口市污染源动态管理系统》在市、区两级环保部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同时进一步搭建环保信息数据库。
同时,海口加强数字化档案建设,促进档案数字化进程,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辅助作用,通过推出“海口环保”APP(安卓版),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综合环境信息。
佟吉强表示,接下来,海口市生态环保局将进一步抓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探索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进一步实现海口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