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鄞州区以艺术振兴乡村

2022年04月22日 10:33:18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图片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做出明确部署,强调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浙江宁波鄞州区是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单位,“三清单”运行法成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在发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同时,鄞州通过赋能“人、地、产、景、文”五个关键要素,探索出以艺术振兴乡村为载体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经验。

近日,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牵头组织专家学者,对鄞州区“艺术振兴乡村”的探索和做法,进行了系统的实地调研。课题组认为,鄞州区牢牢抓住艺术振兴乡村这个“小切口”,整合了一批闲置空间资源,打造了一批“网红打卡地”,挖掘了一批潜在经济、文化价值,努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个“大场景”落地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据介绍,鄞州区在推进艺术振兴乡村实践中, 为城杨村设计了“艺术振兴”路线图,通过小创意、微改造,让城杨村从一个客流少、经济较薄弱的小村庄,蝶变为人气十足的“网红打卡村”;为东吴镇设计了“音乐振兴”路线图,全国首个以“中央音乐学院”命名的“乡村音乐教室”落户天童老街,使其重新焕发新生;为童夏家村设计了“哲学振兴”路线图,村里随处可见哲学小道、哲学漫画墙、哲学走廊、哲学电线杆,现已成了小有名气的“浙东哲学小村”。

图片

当地坚持校地联动,探索以专业团队为引擎、本地群众为主体、镇村后勤为保障的工作模式,由专家整体把关村庄规划和风格设计,同时充分挖掘本土能工巧匠,创新点位设计、小品打造、故事融入。鄞州区城杨村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专家团队驻点指导,共组织6支近140人艺工队,设计打造节点60个,村民自主用毛竹编制的巨型“农夫的草帽”、巨型酒瓶等成为村中地标级景观。

图片

同时,镇村带企业,用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一方面“搭好台”,创新打造村企结对、镇企共建等平台,鼓励企业等参与乡村建设;另一方面“融好资”,探索建立PPP、乡村基金等方式,畅通市场资本引入渠道。鄞州区横溪镇与百度智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进总投资达50亿元的自动驾驶研发测试运营基地、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实验室,大力探索“自动驾驶+”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应用,拓宽了横溪镇艺术振兴乡村发展路径。

鄞州区创建特色型精品线路,让线上风景醉人。以乡村自然山水风光为基础,充分挖掘并融入周边艺术名家、名作名画、乡土人文等资源,全面提升精品线路的气质内涵。鄞州区重点打造的10条精品线之一“清奇嵩江·蓝色海湾”线,结合梅溪水库、蓝色海湾等自然资源,串联起艺术名家故居,成功创建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所涉及乡镇2021年的游客量同比增长15%。同时,创建标志型美丽乡村,让点上风景留人。按照村景融合的理念,差异化推进全区村庄改建,分别打造了以“石头”为特色的勤勇村、以“清廉”为主题的走马塘村等,成功创建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建成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45个。

产业振兴是引擎,持续造血是关键。一方面,变废为宝,盘活沉睡资源。加强土地、山林、宅基地、房屋等闲置资源的排摸入库,探索实施“征用+挂牌”“村统租+镇招商”等开发方式,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变资源为资产。咸祥镇利用近百亩废弃盐碱地播种花海,吸引众多游客,极大带动了周边民宿经济、餐饮经济等,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了源头活水。另一方面,串珠成链,构建产业链条。构建以特色农业为牵引的“产业融合链”,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协调发展精深加工、休闲体验、农事节庆等业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的“产业集聚链”,探索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等产业化经营组织,实现村村有主打产业、有特色品牌。

图片

数据显示,艺术振兴乡村可以带来人才回流、产业振兴,提高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曾经偏僻、贫穷的“空心村”鄞州区城杨村经过艺术化改造,2021年吸引游客超6万人次,“五一”小长假单日峰值达到6000多人次;村民年收入从3万元增加到8万元,村集体新增展览馆、酒吧、直播间等固定资产面积共约370平方米,村集体自营年收入从原先不到10万元增长到30万元以上。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课题组认为,鄞州区用艺术美化乡村,改善了人居环境;用艺术点亮心灵,提升了乡风文明;用艺术铭记历史,传承了农耕文化;用艺术繁荣经济,促进了共同富裕。当地以艺术振兴乡村为载体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对其他地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借鉴意义。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利

宁波鄞州区宁波三农农村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